□本报记者 王路欣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便大动肝火,这就是“夏季情绪障碍”。那么,如何远离“情绪障碍”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护师徐小勇。
徐小勇表示,避免情绪“中暑”,不妨参照以下方式: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睡眠,以保持充沛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吃水果。夏季体能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营养,切忌节食。每日饮水3L-6L,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做好防晒,室外活动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佩戴遮阳帽、衣着宽松。不要在烈日下或在封闭的房间待太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感。
科学运动,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尽量保持平静、乐观、豁达的心态。
自我调节,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进行想象放松训练,静坐、闭上眼睛,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