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警惕宝宝支气管异物

(2025年07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近日,4岁患儿小明(化名)在家吃花生米后出现剧烈呛咳,家长带其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西院区)就诊,当夜便进行镜下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最终,异物被成功取出,患儿转危为安。医院儿内科主任李正浩提醒,婴幼儿时期是支气管异物的高发阶段,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李正浩表示,支气管异物常发生于儿童,这主要归因于儿童好奇心强,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可能会将小物件如硬币、纽扣等放入口中,不慎吞入或吸入;婴幼儿处于口欲期,喜欢将物品放入口中探索,增加了异物进入气道的风险;由于幼儿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较硬的食品,口含食物时若突发哭闹、嬉笑、跌倒或玩耍时急促吸气,极易将异物吸入气道。
  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当较大异物阻塞喉部或主气管时,可迅速引发窒息、缺氧性脑损伤等严重后果;气管内活动性异物或双侧支气管异物同样属于危急重症,一旦异物移位至气管隆突部位,同样也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体积较小的气道异物,若是家属未能及时发现,临床症状可能更为隐匿,孩子可能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喘息或者咯血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部感染、肺部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肺部健康。
  李正浩提醒家长,发现儿童呛咳后不要慌张,要立即施救,避免延误。急救方法包括拍背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无论患儿恢复与否,都建议送医检查。为了预防儿童吞食异物,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养成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边玩边吃。避免给幼儿食用一些坚果、果冻等高危食物,监督孩子玩耍,远离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