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是“病”,却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中医认为,失眠(不寐)是“阴阳失衡”的综合表现,如心火亢盛、肝郁化火、脾虚湿困、肾阴亏虚等。那么,中医助眠有什么方法?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杨玲玲。
□本报记者 王路欣
中医调理失眠的好处
标本兼治:改善睡眠的同时调理脱发、便秘、月经不调等关联症状。
安全有效:90%的患者通过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食疗)后,失眠症状显著改善。
预防复发:建立“体质-情志-作息”全方位防护体系。
中医特色疗法
草本方剂
此方辨证施治,可精准治疗失眠根源。需要注意的是,需经中医师脉诊后调配,不要自行用药。
经络疗法
针灸黄金组合:神门(安神)+三阴交(调肝、脾、肾)+安眠穴(特效穴)。
此外,还可通过刮肝经(大腿内侧中线)疏解春季肝郁。
药膳茶饮
玫瑰合欢茶(玫瑰花5克+合欢花3克+枸杞10粒)可起到疏肝解郁的效果。
酸枣仁茯苓粥(酸枣仁15克+茯苓10克+粳米50克)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
桑葚桂圆膏(桑葚200克+桂圆100克熬制)可起到滋阴补血的效果。
情志疗法
五行音乐处方:子时(23时至次日1时)聆听《紫竹调》,助心肾相交;卯时(5时至7时)可练习《六字诀》,疏肝利胆。
动态冥想:睡前30分钟练习“正念呼吸+穴位按压(印堂、内关)”。
时辰养生法
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经当令,热水泡脚+按摩太冲穴。
丑时(1时至3时)肝经当令,此时应进入深度睡眠,肝血不足者可侧卧入睡。
其他注意事项
每日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帮助升发阳气。
戌时(19时至21时),用吴茱萸粉调醋敷贴涌泉穴,引火下行。
忌口提醒:晚餐避免食用韭菜、羊肉等助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