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历史建筑讲故事

16版:光影记录

专注风筝文化收藏 四十余载乐此不疲

88岁李乃新希望将风筝记忆传承下去,为后人了解盛会发展提供鲜活资料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乃新展示潍坊风筝电话卡。
  □文/图 本报记者 郭超
  潍坊,因风筝闻名遐迩。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今年88岁的李乃新自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来,将关于风筝的印记轻轻拾起、细细梳理,将心中对风筝的情怀寄托于多年收藏之中。4月10日,李乃新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众多关于潍坊风筝文化的藏品,以实际行动迎接盛会。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李乃新家中,他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入他一手打造的“潍坊风筝文化收藏室”。这里潍坊风筝文化的相关藏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开幕式门票、潍坊风筝扑克、纪念币、录音带、火柴、邮票等,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藏品中有的记录历史,有的反映文化。这些都是李乃新收藏多年的宝贝,也是陪伴他走过一段段岁月的“老朋友”。谈起藏品,李乃新如数家珍。看着桌子上几套崭新的风筝电话卡,李乃新说,这些电话卡发行于二三十年前,卡面图案既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潍坊风筝,也有全国各地姿态万千的风筝,涉及12个省市,共有120多张。
  “这套电话卡是1998年发行的,一共四张,每张卡的正反面都绘有潍坊风筝。当时我用了两倍的价钱才将它买下来。”李乃新拿起一套向记者介绍。此外,一套1987年发行的潍坊风筝邮票图案的电话卡,也吸引了记者目光。谈起这两套电话卡,李乃新滔滔不绝。那时,他经常买电话卡,但不舍得用,于是转而收藏。随着时代发展,电话卡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却因潍坊风筝文化变得意义非凡。它们成了李乃新的情感寄托,也让人从中直观了解潍坊风筝的文化价值。
  李乃新表示,自己从小喜欢扎风筝、放风筝。儿时,学校组织扎风筝比赛,他屡屡获奖,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并收藏风筝文化物品。为寻觅心仪藏品,他经常辗转各个文玩市场,只要与潍坊风筝文化有关的物品,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专注收藏的40多年间,虽然花费不少,但李乃新这个爱好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在李乃新看来,收藏让自己和潍坊风筝走得更近,希望通过这些藏品,将珍贵的风筝记忆传承下去,为后人了解盛会发展提供鲜活资料。今年的盛会即将启幕,李乃新也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希望盛会越办越好,潍坊风筝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