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历史建筑讲故事

16版:光影记录

踏青正当时 小心“虫刺客”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光正好,适宜踏青赏花、户外野营,但欣赏美景时,要警惕隐藏在草丛中的“刺客”——蜱虫。蜱虫叮咬有哪些危害?被蜱虫叮咬后该怎样处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科员苑森梅教您几招。
□本报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韩明奎
  蜱虫叮咬有哪些危害
  蜱虫,又名壁虱、草爬子、狗豆子,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不吸血时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但吸饱血后可胀大至黄豆粒甚至指甲盖大小,堪称“吸血大魔王”。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等植被茂密、湿度较高的地方,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隐蔽且不易察觉的部位,如人的头皮、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
  蜱虫在叮刺吸血时常常无明显痛感,但叮咬后可能会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甚至继发性感染。蜱虫可能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伯氏疏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传染病。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蜱传疾病,以发热、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蜱虫叮咬后该怎样处理
  尽快移除蜱虫。蜱虫在叮咬时,将包含口器的头部深深扎进皮肤,千万不要通过暴力拍打、生拉硬拽等方式硬拔,因为蜱虫的头有倒钩,硬拔容易把口器和头部残留体内,引起感染;最好用干净的尖头镊子或专用蜱虫夹,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匀速、垂直地向上拔出;情况允许时,最好寻求医生专业帮助。
  消毒处理。用碘酒或酒精进行局部清洁消毒,观察是否残留蜱虫口器。
  健康观察。如果在移除蜱虫后几周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皮疹、明显疲乏、肌肉酸痛或其他异常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并告知野外旅行史、蜱虫叮咬部位,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怎样预防蜱虫叮咬
  加强户外防护。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植被茂密的草边、灌木丛,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能及时发现附着在身上的蜱虫,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可涂抹、喷洒驱避剂。
  回家认真检查。要及时洗澡更衣,重点检查脖子、耳朵背、腋窝、肘窝、腹股沟、脚踝等蜱虫容易藏匿之处。
  定期宠物除虫。如果携带宠物外出游玩,回家后要详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并定期给宠物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