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很多患者经过几天的等待,终于拿到了病理报告,结果发现除了诊断结果外,还有“附加条款”,如“建议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少市民会问,病理诊断不是最终诊断吗?“免疫组化”是什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主治医师崔伟为市民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崔伟告诉记者,所谓免疫组化,是指一种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粒子、放射性同位素等)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主要是多肽和蛋白质),对它们进行定位、定性或相对定量的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并不是新兴的技术,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到了临床病理的诊断中。它不仅在肿瘤病理诊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非肿瘤的疾病也能依靠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获得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愈发成熟,现在的免疫组化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降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兴起,免疫组化可为分子诊断提供依据,甚至可以代替一部分分子检测项目,从而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指导。因此,免疫组化技术已经成为病理科实验室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不少市民关心,免疫组化做起来是不是很麻烦?是不是需要重新做检查和活检?出结果需要多长时间?崔伟表示,因为是在常规病理的基础上进行检测,所以一般不需要重新活检。至于报告时间,普通的病理报告3个-5个工作日就可以发出,免疫组化在原有诊断的基础上需要再加2个-3个工作日。
做了免疫组化就能确诊吗?崔伟提醒,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免疫组化技术也是基于常规病理所进行的进一步检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大部分病例不需要免疫组化就可以确诊,少部分病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就可以明确诊断,但有些疑难杂症(如软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有时候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手段才能明确诊断。
总而言之,免疫组化不神秘、很常见、很有用、很必要,但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