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外放,使得体内脏腑的阳气偏弱。加之天热多汗和内热直伤津气,人体内外的津液迅速消耗,“津伤则燥”,燥热相加,这时大家会先想到护脾胃。然而,脾胃与肺部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肺部健康同样不容忽视。那么,脾胃与肺部有什么联系?肺脏损伤有哪些原因?如何养肺?昌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冯晓杰作出解答。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肺脏作用
冯晓杰告诉记者,在五行中,脾胃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胃和肺的功能联系紧密。正常时,土生金表现在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方面。脾胃在消化水谷之后,会把营养物质(医学术语叫做“精微”)送到肺经,肺经再把这些营养物质进一步输送到全身。因此,肺又被称为“水之上源”,即强调其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作用。
然而,肺是“娇脏”,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在中医里,肺的功能最适合用作尺子来衡量脾胃的受保护程度。《黄帝内经》和《难经》均表示“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说人体感受风寒、寒湿或饮食生冷,均可损伤肺脏。而伤肺的结果则是咳嗽和气喘。所以,咳嗽和气喘的症状可反映“形寒饮冷”是否超过了正常能耐受的程度。
伤肺因素
冯晓杰表示,除了咳嗽、气喘,口干渴也是伤肺的症状之一。在夏天,有一种口渴是喝水不能解决的,这涉及中医常说的“气化”问题。水被人体吸收后才能变成津液,这个吸收的过程叫做“气化”,而气化要有充足的阳气才能进行。所以,当喝水不能解决口渴时,就要考虑是否为阳气不足。
而阳气不足有寒凝和气虚两种状况。寒凝是内寒阻滞了阳气,特点是舌面湿润且口干渴,说明体内不缺水,缺的是津液,需要温阳利水散寒气,可以通过嚼姜片、喝姜水,或者服用附子理中丸等能散寒的中成药来恢复气化。
气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阳气生成不足,这与寒凝相近,但以虚为主,与寒关系不大,可参照寒凝的方法治疗,重补气,轻用热性药。另一种就是内热耗气,气津均伤,特点是舌面干燥甚至起刺,可吃些西瓜缓解。
养肺方法
饮食调理
夏时心火当令,苦味食物虽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效,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多吃。可以适当吃姜、葱、蒜等有发散、活血、行气、通窍作用的辛味食物,可补益肺气。另外,银耳、百合、莲藕、梨也是较好的润肺食物。此外,要少食油炸食物,避免冷饮过量。
生活细节
空调房内可放加湿器,中和干燥。空调出风口放遮挡物,避免直吹肩颈(肺经循行区域)。晨起喝温水或蜂蜜水润肺,外出戴口罩防尘,避免刺激。
贴三伏贴
应用“冬病夏治”的理论,将白芥子、细辛等药材调制成糊状或膏状,进行穴位贴敷。可以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