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宇琪
爱心档案
一周七天,助老活动不重样
“大爷想剪什么样的发型?”日前,一场爱心义剪活动在昌邑市天水公园“爱心小屋”展开。昌邑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早早到场,摆放好用具、座椅,打扫环境卫生,为老人们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昌邑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爱心小屋”志愿服务项目开始于2017年,旨在通过搭建“爱心小屋”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为昌邑市老年群体提供爱老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爱心小屋”设备齐全,每周7天开展不同的项目,包括爱心理发、书画交流、法律服务、健康查体、国学养生、文体娱乐等,为老年人送去“社会儿女”的关爱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有9842位志愿者参与,开展活动2163次,惠及老年人26954人次。
暖心故事
小屋传真情,温暖筑大爱
5月31日,91岁的周女士在女儿搀扶下来到“爱心小屋”,看看一起玩的老伙计,看看贴心服务的志愿者。当天是端午节,志愿者寇女士给老人拿了4个粽子,还找一位志愿者给她理了发,老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其他志愿者将精心准备的200个粽子发给老人们,并支起义剪摊为他们免费理发。“头发剪得好,粽子也好吃!”一位老人赞道。
在不知不觉中,“爱心小屋”已走过八年时光。周一爱心理发、周二书画交流、周三法律咨询、周四健康查体、周五国学养生、周六健身娱乐、周日摄影学习,一周7天活动不重样。志愿者为老人热情服务,感染了附近居民,有不少老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每周一的“爱心理发日”,是“爱心小屋”最温暖的时刻之一。有一位独居的张先生,因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志愿者不仅精心为他修剪头发,还像家人一样陪他聊家常。有一次理完发,张先生看着镜子里精神抖擞的自己,眼眶湿润地说:“谢谢你们,让我又有了年轻的感觉!”从那以后,张先生成了“爱心小屋”的常客,还自学理发帮助其他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