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我市推行企业退休预审全程网办,惠及更多临退人员

当月即享 养老待遇“不等待”

(2025年07月0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保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退休业务。
  从线下排队到云端秒办、从纸质档案翻查到电子数据共享、从多部门跑腿到一窗通办、从退休当月仓促办理到提前3个月精准预审……在潍坊,“退休一件事”系统的迭代升级,正推动退休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预判”转变。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国栋 张沁 通讯员 高敏宜 李林晓
线上预审,给职工留足解决问题的时间
  “退休预审服务真是太好了!以前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经常会遇到因材料缺失导致缴费信息认定难的问题。现在提前线上预审,给职工留出足够的解决问题时间,到退休当月顺利办完手续,完全不耽误领取待遇。”奎文区一家企业的人事专员王洪波说。
  近年来,潍坊市持续深化“退休一件事”,研发上线职工档案电子扫描系统,参保单位自主扫描上传职工档案,实现电子化存储管理、人社系统多场景应用。并在全市推行企业退休预审全程网办,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个月为临退职工发起退休预审业务,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缴费年限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让用人单位和职工有充足时间查找材料、解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趟“提前班车”还在加速,潍坊市计划将原先的提前预审3个月,再提前到距离原法定退休年龄1年。
  “年临退人员超10人的企业,是我们重点服务的对象,我们会提醒企业人事提前在预审系统提报近一年的退休人员,企业在提报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也会进行电话沟通或视频指导,线上沟通解决。”潍坊市社保中心个人权益科工作人员高敏宜说。
精准服务,11282名临退人员将体验提速
  退休服务的温度,不仅体现在时间的提前,更在于服务的精准。
  自2023年起,潍坊市就开启了“主动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系统自动识别临退职工,向企业发送办理提醒。如今,这项服务再度升级,通过“一人一档”跟踪机制,系统精准掌握每位临退人员的参保情况,并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社区网点等多渠道,为他们量身定制政策礼包。从延迟退休政策解读到退休办理指南,每一条信息都承载着人社部门对参保职工的关怀。
  退休业务中,灵活就业人员更容易出现材料缺失等问题,导致这一群体退休经办效率偏低,直接影响到群众的体验感。“我在好几个单位干过,也有创业经历,养老保险有多次中断,听说这种情况办理退休很麻烦。没想到公共就业部门全程帮办,市社保中心提前半年为我审核了缴费材料,详细告诉我缺少什么、怎么补,让我很顺利就办好各项手续。”灵活就业人员李芳田在领到第一笔退休金后感慨道。
  潍坊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灵活就业群体,积极推进系统内业务协同,着力破解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慢”问题。目前,潍坊市已印发《关于在全市实行临近退休企业职工缴费信息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托管档案的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职工电子档案扫描系统”对职工档案扫描上传,并至少提前6个月通过缴费信息预审系统提交预审信息。工作人员在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系统第一时间反馈给公共就业部门,以便及时与参保职工沟通解决。如今,11282份临退人员电子档案“云端会师”,为提速退休按下“快进键”。
交叉互审,严把审核有效防范经办风险
  社保基金安全是民生保障的“生命线”,关乎每一位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筑牢审核防线、防范经办风险,潍坊市在安丘市、寿光市等9个县市区试点推行职工缴费信息预审“全市通审通办+随机交叉互审”机制。
  市社保中心制定《企业职工缴费年限维护业务审核标准》,在全市统一审核标准;设置“缴费信息预审交叉互审岗”,由受理地上传预审材料,其他县市区“初审”,受理地复审办结业务。
  “‘交叉互审’机制打破了一个经办机构全链条办结的传统模式,县市区之间相互审核,通过强化‘事中监管’,有效防范了经办风险。”市社保中心副主任郑中武介绍,通过在部分县市区试点,进一步理顺流程、细化标准,为在全市推行打下基础。
  潍坊市退休预服务的先行先试,是新时代民生保障改革的生动注脚。市人社部门将深度融合企业职工需求与数字化改革趋势,构建“线上智能办、线下集成办、全程主动办”的服务新格局。通过持续推进材料瘦身、流程再造、时效提速,让“数据跑路”成为常态,让“预判服务”贯穿全程,不仅实现退休业务从“办结”到“办好”的品质跨越,更以社保服务的“精度”丈量民生保障的“温度”,为全国社保服务数字化转型与治理现代化提供“潍坊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