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昌邑市“爱心小屋”志愿服务项目,打破传统志愿服务单一模式,将生活照料与精神关怀深度融合,堪称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鲜活范例。
“爱心小屋”每周无休、项目多元,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更为他们驱散了孤独,带来心灵慰藉,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社会儿女”的贴心关爱。
“爱心小屋”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更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近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两千余次活动成功开展,两万多人次受益……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温暖瞬间的凝聚,是社会责任感的有力彰显,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当社会资源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就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愿景变为现实,推动社会向更文明、更温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