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多模式镇痛”
缓解肛肠手术后痛苦

(2025年05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路欣
  我国女性肛肠发病率接近70%,比男性肛肠发病率高出接近20%。由于发病部位私密,女性患者尤其是未婚女性患者,因害羞、畏惧手术疼痛等原因,经常在“忍一忍”和“等一等”中造成病情的延误,甚至加重。潍坊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李士国表示,为了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医生采用“多模式镇痛”的策略,把剧烈的疼痛降低到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让患者不再畏惧治疗。
  每个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一般的镇痛方式有以下几个:
  镇痛泵 镇痛泵是一种液体输注装置,能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可以帮助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的镇痛治疗。通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因此治疗更加个体化,符合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
  肛周药物注射止痛 肛周药物注射止痛是在肛肠手术即将结束时,在肛周局部注射止痛药物以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可选择的药物有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布比卡因脂质体等。这类药物可以在肛肠术后数天持续止痛,能够有效减轻疼痛,使术后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减少。
  止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等),可于手术当晚肌内注射,止痛效果好,且有助于病人入睡。术后一般限制使用1次-2次,不宜多用,否则容易影响肠蠕动和排尿功能的恢复;其他止痛药(吲哚美辛栓等),通过肛门给药,解热镇痛效果好。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安痛定,肌肉注射。
  中医止痛措施 中医在治疗和缓解疼痛方面有多种方法。中医学认为,疼痛的原因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很多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和调和气血的作用。其中,中药熏洗能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在热能作用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达到局部清洁的作用;耳穴压豆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此外,穴位埋针、穴位注射等也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李士国表示,患者切不可因为惧怕术后疼痛而耽误了正规的治疗。一般而言,手术创面越大,疼痛几率和程度也就越高,有经验的医生会设计最佳的手术切口以降低疼痛的概率,术后护理人员的换药方式也可以降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