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一缕花香,醉人心脾,但不少人在鲜花盛开的季节会出现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潍城院区儿内二科主治医师杨丽丽表示,这并不是感冒或感染,很可能是“花粉症”在作祟。
花粉症也称花粉变态反应,是由致敏花粉诱发的I型变态反应,具有鲜明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表现为敏感个体在花粉季节出现的累及上下气道、眼睛、耳朵、皮肤等出现的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发作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眼痒、咽喉痒、干咳、喘息、荨麻疹等。临床上通常将花粉诱发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统称为花粉症,其症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并且易受气候因素影响。
杨丽丽表示,这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其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在“过度护主”。想象一下,自己体内有个24小时值班的“保安”(免疫系统),当你在花草丛林间漫步享受美景时,柳絮、杨花等这些无害花粉飘进鼻腔,“保安”会误以为是“外敌”入侵,便立即拉响警报(产生IgE抗体),并释放“催泪瓦斯”(组胺),导致鼻涕眼泪齐飞。这种“错杀良民”的反应,就是过敏的真相。
花粉症通常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来缓解症状。
确诊有花粉症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到底对什么花粉过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躲避过敏原,通过环境控制和隔离措施,减少花粉接触。
在药物对症治疗方面,需根据病情在季节来临前开始足量足疗程使用。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使用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这类药物可以快速止痒,但可能使人困倦;鼻喷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此类药物的疗程一般为4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特别适用于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等情况,能减轻气道慢性炎症。患者还可以通过洗鼻法、鼻用减充血剂等缓解症状。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长期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身体逐渐适应并减少过敏反应。这种方法需要较长时间,但效果持久,适合症状严重且长期无法控制的患者。
杨丽丽表示,如有花粉症还伴有哮喘的患者,需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花粉症可以造成从生理到心理的多方面损害,严重的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患者在花粉季节中频繁出现胸闷、咳嗽,尤其是夜间加剧并伴有喘憋,应尽早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