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于老师相识是在早些时候,那时没有交集。后来我们成为同事,她是我的领导,于老师变成了于校长。
起初,我觉得我们不太欣赏对方,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截然相反的性格。于校长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说一不二;而我柔和缓慢、稳中求进、谨言慎行,缺少果敢与力量。我们就像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成为同事后,我知道要支持领导的工作,因而在许多事情上,我一直认真落实,遇到意见相左,坦诚反对缘由。天长日久,人心相见,我们相反的性格渐现互补优势。然而就在这时,于校长去了外地的一所民办高中工作。惋惜之余,我只能默默的关注和祝愿。
半年之后,听说于校长又担任了那所学校的校长。异地工作,人生地不熟,想象得出她是怎样拼命工作的。四年之后,这所学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每一名踏进校园的孩子都优秀纯良。
这期间,于校长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因为工作原因,她和父母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自古忠孝难两全”,于校长忍着巨痛,处理完父母的后事,接着返回工作岗位,把悲痛深深埋在心底。
我有理由相信:唯有工作,唯有更努力、更拼搏才是她的慰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所新建的高级中学变得小有名气,“知行合一 志达天下”的校训激励着每一名学生,学校已然成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这无疑凝聚着于校长的滴滴心血。在最艰难的岁月里,逆流而上,逐光而行,成绩斐然,她也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本以为,事业渐入佳境、生活幸福的于校长会静静享受创业的成果,可今年听说她又去了一所规模更大的学校。
其实了解于校长的人都会知道:她是一个积极乐观、有无穷力量的人。她无论干什么,都会全身心投入,热情奔放、充满能量。每一间教室,每一名学生,她都记忆深刻,好像学校就是她的家,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用生命的全部精力精心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风有信,花可期。我一直觉得于校长是为工作而生的、是为教育而生的,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她都会跨越艰难的日子,以一心光亮迎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