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体内湿气重
五招让您一身轻

(2025年04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被湿气所困扰,体内湿气重的人一般会感觉身体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皮肤容易出油、长痘。那么,中医上有哪些祛湿妙招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昌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
□本报记者 王路欣
  何为湿气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积聚在体内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气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外部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像南方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人就容易受到湿气的侵袭;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湿气内生的关键因素。爱吃生冷食物,像冰淇淋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在体内积聚成湿气。此外,运动量少,身体气血运行不畅,也不利于湿气的排出。
  
  湿气的表现
  
  湿气重的人身体上会有诸多表现:身体感觉方面,常常感到身体困重,就像背着重重的壳,提不起精神,四肢乏力,不想动弹;消化系统方面,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稍微吃点东西就觉得胃胀,还容易消化不良,大便黏腻、不成形;皮肤状态方面,面部和头皮爱出油,容易出现长痘、患湿疹等皮肤问题。另外,舌苔也能反映湿气的情况,湿气重的人舌苔通常又厚又白,舌头边缘呈齿痕状。
  
  祛湿妙方
  
  饮食调理
  适当吃些祛湿食物。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有很多食物具有祛湿的功效,比如薏仁,性质平和,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可以将薏仁煮成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坚持喝一段时间能有效帮助排出体内湿气。赤小豆也是很好的祛湿食材,它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把赤小豆和薏仁一起煮成薏仁赤小豆汤,祛湿效果更佳。还有冬瓜,它有清热利水、消肿的作用,无论是清炒还是煮汤,都能发挥其祛湿的功效。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既然湿气的形成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那么在饮食上就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像前面提到的冰淇淋等冷饮,还有生鱼片等。油腻食物也要少吃,比如油炸食品、肥肉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更难排出。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是祛湿的良方。运动能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帮助湿气从汗液中排出体外。可选择慢跑,跑步时能调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让身体活跃起来,每周坚持跑步3次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还可以选择练瑜伽,很多瑜伽动作都能拉伸身体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比如三角式等。建议瑜伽新手跟着专业老师练习,每周练习2次至3次。另外,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水中运动能减轻身体的负担,同时又能充分锻炼到全身肌肉,加快湿气从体内排出。
  
  艾灸穴位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目的。可艾灸以下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它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能调理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增强了,能帮助身体排湿。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三阴交能健脾利湿、调补肝肾。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艾灸关元可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建议每周艾灸2次至3次,每次一个穴位艾灸15分钟至2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皮肤。如果条件允许,艾灸可以配合拔罐,祛湿效果更佳。
  
  中药泡脚
  泡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祛湿方法。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中药材,如艾叶、花椒等,能增强祛湿效果。艾叶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痒的功效,将艾叶煮水后用来泡脚,既能祛湿又能暖身。花椒能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用花椒水泡脚,适合湿气重且冬天手脚冰凉的人群。建议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水泡脚20分钟至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不要泡到大汗淋漓,以免损伤正气。
  
  养成生活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祛湿,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在11时前入睡,因为夜间是身体脏腑休息和修复的时间,充足的睡眠能让脾胃等脏腑功能正常发挥,有利于水湿代谢。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经常开窗透气,避免室内潮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除湿机,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
  湿气虽然让人烦恼,但只要掌握了祛湿方法,并长期坚持,就能有效改善身体的湿气状况,让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