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从2013年进入潍坊日报社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有许多采访的故事深藏心间。对大学生旧被褥回收的一次采访,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2013年7月,我通过招考来到了梦想中的潍坊晚报,成为一名记者。进入报社之后,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找不到题目和线索,不知道如何下笔……当时,正值大学生离校期间,看到一个毕业生背着大包小包远去,我不禁联想到,旧被褥被卖掉后,会流向哪里呢?
第二天,我只身来到了城区某高校,很多旧被褥回收商聚集在宿舍楼前。我走上前与他们攀谈,他们非常警惕,对我爱搭不理。于是,我想到了最笨却也最有效的方法:为被褥回收商打工。我找到了约40岁的刘姐,她答应一天给我100元。
就这样,我开始为旧被褥回收商打工。前两天,我跑到宿舍楼上回收被褥,爬了无数层楼梯,每天从早上7时干到晚上9时,晒黑了,体重也轻了好几斤。虽然很辛苦,但是与回收商渐渐熟络起来。
第二天晚上,刘姐跟我说,回收的旧被褥太多了,让我帮她一起运到该高校附近一小区的地下车库中。等到天色擦黑,我与刘姐一起来到了她所说的车库。
那是一间长满蜘蛛网的旧车库,成千上万条旧被褥堆放在里面,布满了灰尘。我脱口而出:“这些旧被褥还能用吗?”刘姐说:“能用,不少人等着回收来当新的用呢!”这句话听得我心惊肉跳,还好我及时用刚买的录音笔录下了这句话。
第三天,是我给回收商打工的最后一天。虽然掌握了很多素材,但是我却始终没有回收商与“下家”交易的照片。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刘姐打电话说:“你是哪个酒店?我一会给你送去。”我预感到刘姐要与“下家”见面了。
然而,刘姐仍旧对我心存戒备,并没有让我跟着一起去送被褥。看到她开车远去,我非常着急。当时,一名骑着摩托车的男生从我身边经过,我喊住了他,并跳上他的车后座。他开足马力帮我追车,最终在一个小旅馆门前停下。
下车后,看到刘姐一行正在与“下家”进行交易,我躲在一旁,偷偷用手机拍下了他们交易的照片,并录了音……
证据收集好后,我回到报社,打开电脑记录下这几天的惊心动魄……很快,《潍坊晚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对《大学生旧被褥去哪儿了》进行了刊发报道。
虽然这次经历很辛苦,但是对我的记者之路却有非常大的影响。从此,我懂得了身为一名记者一定要深入现场进行报道,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每一条线索、每一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