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国
1997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拍摄任务。因为当时国家级、省级媒体太多,报社分到的证件就几个,而我只分到了一张看台票。“去看看吧,实在进不去拍点外围的花絮也很好。”时任晚报摄影部主任刘建新这样鼓励说。
当时的风筝会开幕式是在能容纳5万人的老体育场(现为万达广场)。登台放眼一望,偌大的体育场人声鼎沸,我所处的位置是体育场东南角的最上层,不要说拍照,连明星的模样都看不清。于是,我鼓起勇气向值勤警察说明了身份和实际情况,又说了想到场地上拍照的想法。那位帅气的警察看了看我,坚定地拒绝了。我只好软磨硬泡,帅气警察无奈之下让我去征求他们执勤领导的意见。我顿感成功了一小步,赶紧下到栅栏边,见一位中年警察坐在马扎上。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我刚刚和帅气警察的“纠缠”,中年警察已然明了我的来意。他伸手接过我的记者证看了看,说晚报的记者也真是不容易,顿了顿又说:“我这里放你过去,下一道会让你下去吗?”我说只能一关关地尝试了。中年警察把脸转向一旁说“那你试试吧”。得到了他的默许,我跨过了第一道栏杆。第二道栏杆的执勤警察也是当场驳回了我的请求,还说下面有个近三米的高墙屏障,下不去。此话一出,我立即将摄影包背在身后,翻身就到了看台的护栏外。在警察的惊愕眼神中,我已经滑坠到场地上。
场地是整个风筝会的核心,由武警内卫和警察共同守护。我决不能干扰到演出秩序,一旦被发现,很容易被清理出场地。幸运的是,在警戒线内执勤的警察里,我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平时因采访需要,我跟着他出过几次警,他无疑是我进入看台区封锁线的唯一机会。在开场歌舞结束灯光降暗时,我弯身越过警戒线到了这位警察面前,身材高大的他立即用手掌挡住了我,大约一秒钟后,他认出了我,手掌由推变拢,我一下就被拨到了他的身后。来不及说谢谢,我弯腰迅速跑到主看台下方坐下,到演出结束的三个多小时里,我拍光了三个胶卷。
此后一直心存感念,并不是自己多么顽强机智,而是源于这些警察同志们对晚报的尊重和肯定,才有了让我一票通三关的神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