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拥抱2024

06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之创刊故事

07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之创刊故事

08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之创刊故事

13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之成长见证

15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之晚报情缘

16版:拥抱2024 我们30岁了

沂山之巅寻迹齐长城

(2024年01月0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英华
  地方主流媒体是重大事件、热点事件报道的重要角色。2023年潍坊日报社以山东省启动“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契机,策划推出“山海行”融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全媒体出击,制作了100余件全媒体产品,刊发了超过10万字的报道,其中《潍坊晚报》推出25个整版。从3月筹划到10月结束,“山海行”描绘了潍坊的岱青海蓝,展示了潍坊日报社采编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从初春经炎夏到深秋,行程约3700公里,近20名记者沉浸一线,经山历海,每个点位、每段路程,都是满满的回忆。
  “山海行”采访活动首条线路“寻迹齐长城”走进临朐,我心心念念沂山之巅的齐长城遗址。巩(建国)哥想拍日出,所以我们跟临朐县委宣传部商量,将这个采访点放在清晨,而考虑到记者们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发稿、整理素材要到很晚,第二天的任务也很重,所以我俩决定让他们好好休息。
  5月16日凌晨4时,巩哥发来信息:出发!我俩再加上司机王(昆)哥,采访团中年龄最大的仨人,外带最年轻的“小飞”(航拍器)一起向沂山进发。此时天依旧很黑,好在王哥熟悉山路。车停稳,巩哥飞一样冲在前,跟太阳抢时间。4时40分,我俩登上海拔1032米的沂山最高峰——玉皇顶。我的想法很简单,他在哪我在哪,摄影师的机位永远是最佳选择。站在玉皇顶,听风声,看飞鸟。等太阳完全“跳”出来,我俩收拾装备下山。
  此行还有一项任务是寻迹齐长城。前一天,临朐县东镇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新民很详细地讲解了山上的情况,告诉我们标识在哪,但上山时黑灯瞎火中并没有注意到。返程时,我俩发现下山的一处台阶路被封闭,写着“因齐长城遗址维护,道路暂时封闭”。看到这样的字眼,我和巩哥决定弃环山路改道台阶路下山,这里或许就是齐长城遗址所在。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回眸一瞬间,走下台阶回望,我看到一个标识牌,沿箭头所指方向通往玉皇顶的环山路走去,在路上立着一方碑,上书“齐长城遗址 沂山玉皇顶段”字样。
  据研究者分析,齐长城串联黄海、黄河与泰沂山脉,城墙是断断续续的,其原因是以山险为墙,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有“山险墙”的地段人工遗址相对较少,这是齐长城修建的普遍规律。在泰山与鲁山的最高处,“山险墙”距主峰较远,唯有在沂山经过了玉皇顶,故而齐长城沂山玉皇顶段,利用陡峭山崖以山代城的情况十分明显。沂山及其东侧的穆陵关正是处在千里齐长城的中心地段,是齐长城建筑最为坚固宏大复杂的区域。
  登沂山,寻迹齐长城,观日出东方,那一天,就在这样的美好中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