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
大学时,我跟舍友晶晶成为好朋友,毕业后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她身上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气质——阳光而明媚,总是笑盈盈的,仿佛生活中从未有过阴霾。可真正了解她后,我才明白,那并不是因为命运对她格外眷顾,而是因为她能主动从生活中打捞出光来。
晶晶是被抱养的。据她说因为原生家庭子女多、负担重,在她两岁半的时候父母将她“送”出去了。我曾小心翼翼地问她:“你怨吗?”她微微一笑,眼神清澈而坚定:“不怨,我很幸运。”
见我有些诧异,她解释道:“小时候我也偷偷哭过,想着如果留在亲生父母身边,会不会更有安全感,跟兄弟姐妹的感情更深?但后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说,亲生父母也是无奈,不能照顾那么多孩子,她的养父母家境不错,待她也很好,自己从没吃过苦。“更何况,亲生父母从没彻底离开我的生活,他们一直和养父母保持联系,时不时接我回去小住。我得到的爱其实是双倍的”。
我静静听着,心里某一处被轻轻触动。原来,生活的模样,真的取决于你怎样去解读它。
晶晶的婚礼,在我们这群朋友看来实在有些“简陋”。她先生来自农村,婚礼是在老家办的,没有豪华酒店,没有灯光舞美。可晶晶却兴高采烈地跟我们分享那些有趣的习俗:新娘要穿红袜子、踏绿鞋。接亲时她脚不能落地,新郎得一路抱着她过红毯,亲朋好友在沿途放礼炮、撒彩花。他们还行了传统的拜堂礼,结束后向村民们撒喜糖……“那种喜庆和热闹,是在城里的大酒店感受不到的。”晶晶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没有半分委屈,只有满满的幸福。
婚后,晶晶和先生一起奋斗,在郊区买下一套房,东拼西凑才付了首付。没想到半年后房价开始下跌,身边的人都替他们惋惜,可晶晶却说:“我不后悔。价格是跌了,但我们确实是在需要的时候刚好买到合适的房,正是有了这个房子,我们在孩子出生、公公重病、家里人多到转不开的时候,才能不为住所发愁,安安稳稳地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在晶晶口中,每一段经历都是生活的馈赠,每一个选择都自带光明。她对自己的一切都如此满意。
和晶晶一起走过这些年,我逐渐懂得:幸福不是被动降临的结局,而是一种需要主动修炼的能力。晶晶能把原生家庭的心结转化为“双倍的爱”,把简单的婚礼视作文化的体验,把跌价的房子看作风雨中的依靠——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总能在裂缝中看见阳光,在遗憾中体会满足,在平凡中捕捉珍贵。
愿你我也能修得这般幸福的能力,在寻常日子里,打捞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