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高温持续,游泳成为许多老年人消暑健身的首选活动。但不当的游泳习惯可能导致外耳道炎,俗称“游泳耳”。当含有细菌的水长时间滞留在外耳道,加上潮湿环境和皮肤受损,就容易引发感染,症状包括耳痛、耳痒、听力下降和耳道分泌物增多。那么,游泳时如何保护耳道?有什么注意事项?阳光融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敏良作出解答。
□本报记者 常方方
做好预防措施
●佩戴防水耳塞
游泳前佩戴防水耳塞,阻隔水流进入耳道。
●注意游泳时间与姿势
单次游泳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长时间浸泡;应减少跳水、潜水等易导致耳道进水的动作。
●保持耳道干燥
游泳后可用干净毛巾轻拭外耳,或用吹风机的低温档(距耳朵30厘米以上)吹干。切勿用棉签深入掏挖,以免损伤耳道黏膜。
●巧用“偏头单脚跳”
若耳道进水,可将头部倾向进水侧,单脚跳跃促使水流流出。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时,身体免疫力下降,更易被细菌感染。
中耳炎术后患者:需咨询医生,确认鼓膜愈合良好后再决定是否游泳。
佩戴助听器者:下水前务必取下设备,避免受潮损坏。
陈敏良建议,应优先选择水质达标、循环消毒的正规泳池,避开人流量大的时段。天然水域有污水、寄生虫风险,因此不建议野外游泳。
游泳后,若耳道出现红肿、流脓或持续耳鸣,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