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夏季如何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自然、气候、物候、起居、情志、预后诸方面对夏季养生给出原则性的概括和指导,其中,养心也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意义,那么,夏季养生(心)的精髓和要义是怎样的?对此,记者采访了昌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冯晓杰。
冯晓杰表示,养生是一个大命题,其核心是“顺时”,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自然规律。而五行中,夏季属火,其应在心,故夏季之养生,实为养长。长是生的延续,正如夏是春的延续。而养长之道,所应在心,故“逆之则伤心”。人在一年四季的每日二十四小时里,气的开放和闭合状态是不同的,因此中医提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晚上适当晚睡,早上提前起床,以充分吸收阳气。此外,心情也很重要,应保持心态平和、少愤怒。《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其中“使志无怒”是指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上,要适应夏三月阳气的蒸腾上升外露的运动规律,不可急躁,而应将体内郁阻宣泄出去,从而完成其“长”的使命。
夏季养生,还应注意这些方面:第一,避外寒,以防郁热在里。夏季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也不要长时间吹空调。第二,多运动,打开兴趣之门。夏季是气血畅达的季节,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与朋友交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克服自闭和懒惰心理,配合天地气机,完成养长之道。第三,饮食可偏辛辣、少咸酸。辛辣食物可使气发散向外,咸酸食物可使气收敛向内。所以,夏天无事不尚进补,以挥洒和消散为主基调。当然,热盛需降温,汗多宜敛、宜润,以保津液、存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