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方方
当老年人称“眼前像蒙了层雾”“看东西变形”时,子女往往会联想到白内障、老花眼等眼部疾病。但事实上,30%以上的老年人视力下降与其全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有关。老年人眼睛看不清,可能暗藏哪些疾病?对此,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艳作出解答。
基础病影响视力
糖尿病——甜蜜的视力杀手
典型表现:视物波动性模糊(血糖剧烈波动时加重)、视野出现暗点。
致病机制: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达37%),晶状体渗透压失衡,进而导致暂时性近视。
危险信号:眼底检查发现棉絮斑、微血管瘤。
高血压——沉默的血管破坏者
视觉特征:晨起视物模糊(与夜间血压波动相关),视野出现闪电样光斑(视网膜动脉痉挛)。
致病机制:长期高压造成视网膜动脉硬化,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血压突然飙升可能造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表现为无痛性视力骤降。
甲状腺疾病——格雷夫斯眼病的罪魁祸首
致病机制: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致使脂肪代谢紊乱,此时会使得眼外肌增粗呈棍状,进而表现为眼周突出,使得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干燥混浊、眼外肌肥大,导致看东西重影;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体内黏液性物质代谢障碍,容易导致眼睑部位出现黏液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增厚、浮肿,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模糊。
警惕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先兆
视觉特征:突发单眼黑矇(颈动脉斑块脱落致眼动脉栓塞),双眼同侧视野缺损(枕叶梗死)。
黄金救治时间:出现症状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帕金森病早期征兆
视觉特征:多巴胺分泌减少影响视网膜功能,色彩辨识力下降;动态视觉迟钝,难以捕捉移动物体。
神经关联:约70%的帕金森患者存在视觉处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视觉变异型
视觉特征:无法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阅读时跳行漏字(视觉空间定向障碍)。
诊断线索:PET-CT检查显示枕叶代谢降低。
容易被忽视的环境诱因
老年人需要的光照强度是年轻人的3倍,建议使用4000K色温LED灯(最接近自然光)。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色彩的感知会下降,建议将常用物品换成高对比色,如在楼梯边缘贴荧光警示条。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晶状体滤蓝光能力下降62%,使用电子设备时应打开护眼模式,距离眼睛50cm。
当老人出现这些情况时,请立即就医:24小时内视力下降超过50%;视野中出现持续闪光或黑影;伴随剧烈头痛的视物模糊。
刘艳提醒,关注老年人的视觉变化,不仅关乎光明,更是守护生命质量的防线。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监测眼睛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疾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