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被蚊虫叮咬后可这样处理

(2024年07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被蚊虫叮咬是很难避免的事情,而且有些人更容易被蚊虫叮咬。一些皮肤比较敏感的老年人,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出现皮肤红肿等情况。夏季,老年人被蚊虫叮咬后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正确处理?7月13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艳。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蚊子喜欢叮咬O型血的人?
  刘艳称,有的人认为蚊子喜欢叮咬O型血的人,一些O型血的老年人就怕被蚊子“盯上”。其实,蚊子只是一种简单的昆虫,没有分辨血型的能力,它们吸血主要是为了获取人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帮助促进卵巢发育。不同的血型本质上是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类型不同,目前还没有实验能证明不同血型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同,所以蚊子喜欢O型血的说法不成立。然而,蚊子会凭气味选择叮咬对象。蚊子体内有一副“生物天线”,可以探测到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还能探测出所有温血动物向外散发的热量,甚至还能嗅到人体皮肤上因肌肉运动分泌的乳酸。所以,蚊子更喜欢叮咬爱出汗、体温较高、肺活量大的人。
  由于蚊虫叮咬皮肤的同时会注射毒素,因此被蚊虫叮咬的部位会发痒,抓挠后还可能出现红肿的现象。皮肤敏感的老年人,在蚊虫叮咬后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酸性物质注入。蚊虫在叮咬时会向皮肤内注入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会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从而引发瘙痒感。
  炎症反应。蚊虫叮咬会引起皮肤炎症反应,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进一步加重瘙痒感,还会导致红肿、疼痛等症状。
  神经递质作用。炎症反应和酸性物质会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血清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受体,就会产生瘙痒感。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蚊虫叮咬的反应程度有所不同,这与个体的皮肤敏感性、免疫系统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
  搔抓行为。搔抓是人体对瘙痒的一种自然反应,但会进一步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反应加重,瘙痒感更明显,形成恶性循环。

被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为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瘙痒,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叮咬处,有助于减轻瘙痒和红肿。
  避免搔抓。尽量避免搔抓叮咬处,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症状。
  涂抹止痒药物。可以使用含有薄荷、樟脑、炉甘石等成分的止痒药膏或乳液来缓解瘙痒感。
  用肥皂水清洗。蚊虫叮咬皮肤时注射的毒液是酸性的,而肥皂水是碱性的,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可发生中和反应,起到止痒的作用。
  涂抹芦荟。芦荟中含有绝佳的消炎抗菌成分,具有收湿止痒、清热消肿的作用。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瘙痒时,可以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净掰开后涂抹在红肿处,帮助消肿止痒。
  注意清洁。保持叮咬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为防止蚊虫叮咬,可以使用蚊香、蚊帐、驱虫剂等降低被蚊虫叮咬的几率,还可以通过穿长袖衣物保护皮肤,暴露的皮肤可涂抹防蚊液等。
  如果瘙痒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肿胀、水疱等,建议及时就医。此外,一些对蚊虫分泌液过敏的人,可能需要特殊的处理和治疗。总之,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身上干净清爽,特别是在运动出汗后应及时冲澡,可减少被蚊虫“盯上”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