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冬天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夏天相对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脑血管病的发病受气温、湿度、日照等多种因素影响。当温度波动引起脑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时,各种脑血管疾病就有可能找上门,尤其是高龄、合并脑血管硬化的患者,极易罹患脑卒中。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韩星波 鲁雨晴
夏季脑卒中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潍坊市人民医院北辰院区门诊部的宋爱君医生表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水分随着呼吸、流汗、皮肤蒸发快速流失,不仅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更危险的是导致血压下降,尤其是对合并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而言,低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灌注动力不足会使病情急性加重。因此在夏季对脑卒中的预防不能忽视。
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体表的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此外,进食冰激凌、冰镇西瓜等易刺激胃肠道,局部的御寒机制会激发周身广泛的血管收缩,外周动脉收缩后,四肢储备的血液加速回流又会增加回心的循环血量,进而提高脑部血流引起动力学的改变。
夏季气温高,在阳光下活动时间较长时,易出汗和失水,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还可能出现脱水现象。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慢,就会增加产生血栓的风险。不仅如此,过度活动还易导致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钾、氯离子等电解质含量过低时,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心血管和肾脏功能,从而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
此外,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若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将增大。
夏季如何避免脑血管疾病发生
保持心情平静。早睡早起有助养护阳气,尽量不要熬夜,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11时-13时是养心的关键时刻,建议午睡半个小时左右,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午后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凉爽的地方,并采取防晒措施,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如戴遮阳帽、穿轻便透气的衣物和使用防晒霜等。
多喝水。饮用足够的水可以帮助保持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活动水平来确定。一般而言,每天饮用8杯水是一个良好的目标。选择轻食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热量和油腻的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度摄入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和鱼油,也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适度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室内或凉爽的户外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保持心脑血管健康,增强心肺功能,并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体重。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使用空调切记不可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使用空调时间不可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