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我们现在向您介绍的这款富硒梨,就是沂蒙大地上产的一款特色水果……”7月11日,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间教室里,该校学生刘笑彤、曹新燕、员正浩等人正在直播助农,他们都是沂蒙果仓助农创业团队的成员,想利用暑假时间冲刺销量,在锻炼提升自己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暑假留校进行助农直播,销量十分可观
7月11日,记者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教室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笑彤、曹新燕、员正浩等几名学生。他们在这间教室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富硒梨乡村直播间,刘笑彤和曹新燕是主播,正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富硒梨。员正浩则充当中控和运营的角色,协助她俩卖货。
在刘笑彤和曹新燕面前,摆着一筐产自沂蒙山区的富硒梨,这些梨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看外形就非常好吃。直播间里有不少顾客询问梨的口感,刘笑彤用水果刀将梨切开展示并咬了一口,声音非常清脆。“入口甘甜,咬一口汁水喷溅而出,冲击着您的味蕾,夏天吃我们这款梨,绝对不会让您失望。”刘笑彤说,每次出去吃火锅,她都会带上一个富硒梨,饭后吃一个,特别解腻。
曹新燕介绍,富硒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含有丰富硒元素。富硒梨不仅口感更佳,而且由于富含硒元素,更加健康、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天销量节节攀高。
记者了解到,刘笑彤家在济宁,员正浩家在临沂,曹新燕家在安丘,他们放暑假已经有几天时间了,但几人都没有回家,选择留在学校直播助农。“我们都来自经济与管理系,在学校滨海校区有专业直播间。放暑假后,为了生活方便,我们暂时来到奎文校区直播,这个直播间虽然布置得简单一些,但销量一点也不差,我们很有成就感。”员正浩笑着说。
组建沂蒙果仓助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刘笑彤、曹新燕、员正浩等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学校沂蒙果仓助农创业团队的成员。这是一支以赋能沂蒙革命老区富硒梨产业为主的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主要是该校教师和学生。
沂蒙果仓助农创业团队负责人冯婧,是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刚毕业。冯婧的老家在临沂,位于沂蒙山脚下,父母跟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虽然种植的梨品质很好,但种植方式非常传统,基本上靠天吃饭,收入一直不算高。“在我老家,像我父母这样种梨的农民有很多,我自入学第一天起,就在想怎样才能让家乡的梨更畅销,卖的价格更高。”冯婧说。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李树朋介绍,冯婧刚入学时就向他表达了这个想法,此后他们一直在寻找合适机会。没过几个月,恰好学校参加了一项创业大赛,冯婧在第一时间报名,并在学校帮助下,组建了沂蒙果仓助农创业团队。
在学校指导教师和省农科院驻费县专家工作室的支持下,沂蒙果仓团队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沂蒙富硒梨孵化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施肥、精细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富硒梨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打造独具特色的沂蒙富硒梨品牌,让沂蒙的优质梨果能够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近几天,冯婧带领部分团队成员走进当地果园,查看富硒梨的生长情况,并在果园里搭起直播间卖梨,反响非常好。
努力将平台做大做强,展现青年学子力量
冯婧介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沂蒙果仓团队已成功打造出全产业链助农体系,涵盖沂蒙果仓富硒梨核心施肥技术、八位一体种植管理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像他们打造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已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梨树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精准计算并自动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量。这种精准管理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和肥料流失问题,还显著提高了梨树的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同时,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还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们探索的沂蒙果仓富硒核心施肥技术,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如今,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有效地打通了从施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还极大提升了沂蒙富硒梨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真正让沂蒙优质梨果走出革命老区。
刘笑彤说,来学校不久,她就听说了学姐冯婧的事迹,她感觉这个团队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一直争取加入,经过重重考核,终于如愿以偿。平时,她就和团队成员利用下课后和晚上时间开展助农直播。“暑假我们的时间更充裕,下午和晚上各播一场。”刘笑彤说,如今富硒梨的销量越来越高,她感觉特别有价值。
李树朋介绍,虽然冯婧已经毕业,但团队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她将和这个团队一起走下去。趁着暑假,他们将带领团队前往种植基地直播,与农业专家进行交流合作,不断完善沂蒙果仓助农平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