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夏季养生 重在养心健脾

(2024年07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夏季养生,中医强调在饮食、作息、情志等方面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主血脉,统摄精神活动。如果违背夏季的养生之道,就会伤“心”。一旦心气受损,不仅会影响情绪,还会导致秋季时腹泻、咳嗽。为此,潍坊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生王晓迪从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面为市民介绍夏季养生的方法。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程丽霞 王晓筱

饮食调理
  夏季,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生长旺盛。但天气炎热,阳气宣散于外,人体内部反而容易虚寒。素有湿盛或素体中气虚弱之人往往易得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注重对人体心脾的护养。
  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外热内寒,在避暑纳凉的时候也要注意温暖脾胃。姜、桂皮、花椒等性温散,体内有寒气者夏天可适当应用这些调味料。不要过多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等,这些食物虽然能促进食欲,但燥热太过,容易引发体内火气上升,尤其是体质偏热的人更容易有口干、咽痛、便秘等不适症状。可适当食用清凉、滋润的食物,如梨、银耳、蜂蜜、西瓜、绿豆汤等。这些食物多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有效地补充体内水分,缓解燥热带来的不适感,但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寒凉败胃。

合理作息
  夏天昼长夜短,人体内的阳气也收藏得晚,入睡时间可以适当晚一些。早上天亮得早,阳气升发也早,晚睡早起可以顺应天地之气,长养精气。
  在中医的五脏理论中,夏季与心相应,按照十二经脉循行,午时心经当令,也是阴阳交汇、阴气初生的时刻。此时外界阳气逐渐减退,人体内的阴气逐渐上升。午时小睡片刻,不仅能让虚浮在外的阳气得到收敛,还可补足体内阴气,养护心经。但午休时间不宜太长,以30分钟-60分钟为宜。

情志调节
  夏天不仅阳气旺盛宣发于外,人们的神气也要宣发,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肯定自己的长处。可以念念调心词:念“找好处(即无论见何人何物,均取其长处)”以补阳气;脾主意,“信”通于土,念“意诚信”以补脾土;念“明礼”以降心火。

穴位按摩
  内关 此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内关可起到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心慌、胸闷、头晕、恶心、情绪不佳者,可以点按之,以痛为度。
  神阙 此穴又称脐中,属任脉,在脐中央。按神阙可起到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脾胃虚寒、素体阳虚、平素怕冷、受凉后易腹泻以及常有便秘、腹痛等脾胃不适者,可艾灸神阙或双手搓热后热敷。
  足三里 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下3寸处。按足三里可起到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胃痛、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者,可艾灸或按摩此穴位,艾灸每次灸10分钟-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

养生食疗妙方
  加减酸梅汤
  食材:乌梅3个,蜂蜜2勺,陈皮及桂皮各1块(约半个拇指大),桂花1撮,莲子肉5粒,炒山楂3个,大枣5个,舌尖红者加绿茶20根。
  做法:开水泡1壶(约2000毫升)代茶饮。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温下焦、化寒湿、壮精神。适合精气虚弱、津液耗伤者。
  姜汁山药
  食材:生姜,山药及醋、盐、料酒、食用油。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条,生姜切成末。起锅烧油,油热倒入山药、生姜翻炒,待熟时加入适量醋、盐、料酒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暖胃。
  酸辣汤
  食材:豆腐,火腿,香菇,木耳,瘦猪肉,鸡蛋1个,淀粉、葱花、酱油、食用油、味精、胡椒粉、香醋、盐适量。
  做法:将食材切成细丝放入锅内翻炒,加盐、味精、酱油后用旺火烧开,放湿淀粉勾芡,改小火,加入打散的鸡蛋。将胡椒粉、醋、葱花放入汤碗内,在锅内蛋花浮起时改旺火,至肉丝滚起,冲入汤碗内即可。
  功效:温中、益气、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