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深入,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下降,老年人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便秘等秋燥症状。与此同时,季节转换也可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老年人如何兼顾润燥与营养平衡,为秋季健康打好基础?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艳作出解答。
┬本报记者 常方方
应对秋燥有原则
秋季五行属金,与肺脏相通,气候干燥易伤津液。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更需注重以下两大调养原则:
饮食润燥
增加白色食物的摄入,如银耳、百合、莲藕等,可滋阴润肺。
适量饮用蜂蜜水或梨汤,缓解干咳。
少食煎炸、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燥热。
起居防护
保持室内湿度(40%-60%),可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
晨起后喝一杯温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
合理膳食补营养
摄入优质蛋白
每日保证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强免疫力。
乳制品可选择低脂牛奶或酸奶,补充钙质。
补充膳食纤维
燕麦、红薯等粗粮可促进肠道蠕动,适当食用可预防秋燥便秘。
增加菠菜、南瓜等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的摄入,帮助皮肤保湿。
维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
除饮水外,可通过食用汤羹、水果(如柚子、苹果)补充水分。
运动后适量饮用淡盐水,避免电解质紊乱。
刘艳提醒,老年人以“润燥养阴、营养均衡”为核心,结合个体差异灵活调整,科学饮食与养生相结合,方能安然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