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邻里情长 “合润”万家

(2025年09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马宇琪
  爱心档案
  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让邻里情融于点滴日常

  近日,“叮咚上门”的健康问候敲响了寿光市圣城街道学院社区93岁张女士的家门,“合润家园”志愿服务品牌的志愿者对她进行了“量身定制”的义诊服务。张女士露出的笑容正是学院社区创建“合润家园”志愿服务品牌的初衷。
  为解决社区人口多、需求广、治理力量分散的现实,2021年,学院社区启动实施“合润家园”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融合机制,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邻里情融于点滴日常。品牌围绕关爱帮扶、社区治理、文化文艺、社区教育四大领域,通过开展“星光伴学”“蔬香敬老”“板凳课堂”“一家亲调解”等多种服务,同步推动文艺活动与“公益+就业”技能培训,全方位回应居民需求。
  自实施以来,已培育志愿服务队伍15支,累计参与志愿者、社工超500人次,开展活动400余场,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其中的务实举措不仅营造了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更形成了居民共参与、成果共分享的良性互动,让“合润家园”的温暖效应变得真实可感。
  暖心故事
  结业即接单
  小区培训实现宝妈心愿

  当三岁宝宝的奶粉罐和绘本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空间,林薇感觉自己的名字,似乎慢慢被“仔仔妈妈”这个称呼所取代。一份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成了她心底的渴望。
  这份渴望,被时常来家访的社区社工小胡看在眼里。“薇姐,社区有个假睫毛制作培训,在家就能做,时间灵活,还能直接接订单,特别适合你。”小刘的话,像一束光,照进林薇有些单调的生活。
  培训那天,教室里坐满了很多和林薇一样渴望实现自我的“宝妈”,她们眼中都闪着期待的光。来自专业公司的老师耐心十足,手把手教学,林薇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指尖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纤细的睫毛,从生疏到熟练,安静的教室里充满专注。
  最让她们惊喜的时刻在课程尾声到来,老师带来首批居家订单。因为学得扎实,林薇和几位姐妹当场就领取原材料,实现“结业即接单”。捧着那盒轻飘飘的材料,林薇的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意味着她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稳稳地落地了。
  如今,在孩子午睡的间隙里,林薇便动起手来。一副副精心制作的假睫毛,不仅能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还编织着她对自我的认同和对未来的信心。在社区搭建的这座桥梁上,她终于找到家庭与梦想之间,那段属于自己的平衡木。
  城市温度
  以志愿微光
  点亮社区温情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邻里关系日渐疏离,社区治理面临新挑战。“合润家园”的志愿者不仅为居民带来生活便利与情感温暖,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合润家园”之“合”,在于整合专业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润”,则体现在将关爱精准送达居民。无论是为独居老人送去满载蔬果的“爱心敲门”,还是为“宝妈”群体链接假睫毛制作培训与就业机会,服务都紧扣居民真实需求,既有物质帮扶,更有精神陪伴。一次次量血压、一盒盒新鲜菜、一堂堂技能培训课,看似微小,却让邻里情在点滴中生根发芽。
  更可贵的是,这一品牌不仅“输血”,更重“造血”。通过培育15支志愿队伍、开展400余场活动,激发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当志愿服务成为日常,社区便不再是冰冷的居住空间,而真正成为有温度、有记忆、有归属感的“家园”。
  “合润家园”的实践证明,用专业与爱心“润物细无声”,方能绘就基层善治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