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渐冷,凉燥之气愈发明显,标志着正式进入“深秋”。此时,人们可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对此,潍坊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永超推荐了几款养生药膳,市民不妨试试。
┬本报记者 王路欣
核桃山药爆木耳
食材:山药200克,黑木耳(干)15克,核桃仁20克,青红椒、姜、蒜适量,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泡发,山药去皮切片泡水,核桃仁用小火焙香备用;水开下山药、木耳焯烫1分钟,捞出沥干;热油爆香姜、蒜,倒入食材大火快炒,加盐调味,加入水淀粉勾薄芡,关火拌入核桃仁即可。
功效:核桃仁营养丰富,能补充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等功效;山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黏液蛋白、多种微量元素(如钾)和维生素,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秋分节气食养应本着“阴平阳秘”的原则,核桃搭配健脾益肺的山药和清润的黑木耳,可消除核桃仁的燥气,适宜此时食用。
石斛沙参炖鸡汤
食材:石斛8克,沙参10克,茯苓15克,鸡肉约500克,姜片、食盐少许。
做法:鸡肉切成小块备用;将石斛、茯苓、沙参洗净;以上材料一并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2片姜,先用大火煲开,再改小火煲1.5小时左右,加入少量食盐即可。
功效:鸡肉富含易吸收的优质蛋白,能增强体力,适合秋季进补;石斛可滋阴清热、益胃生津,能有效缓解口干烦渴、胃阴不足等症状;沙参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帮助化痰、益气;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此药膳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清肺益胃、健脾益气的功效,特别适用于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痛、皮肤干燥、干咳少痰、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症状。
百合银耳莲子羹
食材:百合15克,银耳半朵,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撕成小朵;百合、莲子洗净备用;锅中加水,放入银耳,用大火煮沸,转小火炖40分钟至黏稠,加入百合、莲子继续炖20分钟,最后加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除烦;莲子健脾安神。三者搭配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