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城区东苑公园里,草木葳蕤间,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格外醒目——高1.4米的红色“80”艺术字样矗立在花境中央,数只白色和平鸽与周围的花海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迎接国庆与中秋佳节,奎文区精心打造了这处“鸽哨伴红绸 山河沐荣光”主题花境。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花海映“红绸”,“80”纪念构筑物引人注目
自北门步入公园,新安装的“东苑公园”石刻之后,圆形的花坛与相邻的成片花境绵延成五彩花海。花境视觉中心的“80”纪念构筑物格外引人注目,耀眼的艺术字样在花海中挺拔而立,几只和平鸽雕塑或栖于其上、或环绕其旁,静与动之间,“胜利与和平”的主题意境得到了生动展现。
“80”纪念构筑物旁边,一条“之”字红飘带蜿蜒向北,以红色松树皮铺就,宛如流淌的血脉,串联起整片花境。金黄的向日葵、匍匐的佛甲草、蓬松的狼尾草、秀气的紫菀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又错落有致的美丽图画。以南侧嶙峋的假山和倾泻的瀑布为背景,整片花境更添了几分深邃的意境。
设计含巧思,历史荣光与景致完美融合
奎文区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规划科刘丽昀介绍,这组花境设计着眼于荣光与希望。
其中,“鸽哨”代表着对和平的向往与守望,“红绸”则象征着胜利的欢腾与不屈的精神血脉。“80年前那场伟大的胜利,不仅是战争的结束,更象征着希望的新生。”刘丽昀表示,希望通过花境的艺术语言,让历史的荣光沐浴今日的山河,让红色的基因在花草间生生不息。
花境设计围绕三大核心元素展开:蜿蜒不屈的“之”字红飘带——采用红色松树皮作为基底,既象征着那段波澜壮阔、曲折前行的抗战历程,又如同一条流淌的红色血脉,将整个花境有机串联;聚焦历史的“80”纪念构筑物——场地中心高1.4米的“80”艺术字样,寓意着历史的沉淀与伟大精神的永恒,周围姿态各异的和平鸽环绕,与其形成深刻对话,直观展现了“胜利与和平”的花境主题;象征传承的花境群落——作为设计的骨架,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分层种植,选用宿根花卉玉簪、狼尾草、丝兰等打造稳定而低维护的植物景观,在色彩上,遵循红、紫、黄为主,银白提亮设计,选用了大丽花、向日葵、大湾翠菊、球菊等适应潍坊气候的宿根观赏花草。这些花卉层层递进,寓意着抗战精神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花境传情意,成可感可触的“红色课堂”
花境刚刚搭建完成,便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86岁的潍柴小区居民朱桂兰老人举着手机,认真地把花境细节拍下来,“我要发给厦门的外甥,让年轻人也看看咱潍坊的‘红色花境’,别忘了过去的苦,更要珍惜现在的甜”。
“和平鸽代表什么呀?”一位老人俯身询问。“是和平!不能打仗!”孩子脆生生地回答。带着孙子来散步的李先生牵着孩子的手耐心讲解花境里蕴含的深意。在这里,花境不再是单纯的景观,更成了市民可感可触的“红色课堂”。
设计师们在构思时,就致力于打破“纪念景观”与观者之间的距离感。东苑公园是市民常来的休闲地,在此设置红色主题花境,正式为了让历史荣光融入日常生活,让大家在漫步赏花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历史、体会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