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秋分“凉燥”渐盛 养收滋阴是关键

(2025年09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分是阴阳交替关键节气“两分”之一,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渐生,对人体影响非常明显,稍有不慎,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对此,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孙雪捷从起居、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为市民讲解秋分节气养生要点。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规律起居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养生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做到阴气内守。合理的睡眠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第一步。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早卧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于收敛、闭藏,即“秋收冬藏”。早睡既能补充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气。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防止疲倦、乏力。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大,需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做好头部、肩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  
  合理饮食
  秋分后,燥渐至,饮食应以健脾、生津为主。
  气候渐凉,脾胃容易生病。慢性胃炎、脾胃功能差的人群,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中可加入养脾健胃食材,如山药、茯苓、莲子、桂圆等。可借助饮食养肺,适当吃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还应多饮水。
  另外,秋季对应肺金,应少食辛味食物(有发散作用,容易耗伤津液)、增食酸味以收敛补肺。甘味食物有补脾作用,故酸味食物和甘味食物一起食用可起到滋阴润燥的功效。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有白萝卜、梨、石榴、葡萄、甘蔗、藕、百合、银耳等。  
  适度运动
  秋高气爽之际正是锻炼的好时机,但此时人体处于阳气收敛、闭藏的状态,切忌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比较适宜的运动有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以免被汗湿身,吹风后引起着凉。
  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以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抵御外界寒冷刺激的能力。  
  调节情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人们的情绪容易因一件小事变得低落。中医认为,肺在志为忧,忧思过度则伤肺。过度忧思的人往往容易耗伤肺气,时间久了,肺脏容易虚弱,出现咳嗽难愈、气短懒言等病症。针对此类症状,中医建议常按摩太冲穴、合谷穴、太阳穴等穴位,也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走进山间田野,登高望远,感受丹桂飘香、层林尽染、硕果累累的畅达秋景。  
  按摩穴位
  秋分时节应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不能抛开“养收”这一原则。肾是阴阳的根本,肺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医认为,二者互相影响,配合养补才能达到肾阳、肺气充足,防病于未然之效,可选取以下穴位进行保健。  
  命门穴
  位置: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此穴属督脉,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按摩此穴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补肾纳气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操作:两手掌分别放至腰部命门穴,来回摩擦至有热感;或者两手握成虚拳,轻叩击命门穴,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0下。  
  尺泽穴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功效:此穴属手太阴肺经,肺经的经气汇聚于此,因此尺泽穴有宣肺止咳、平喘理气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辅助治疗咳嗽、气喘、感冒、鼻炎等症。
  操作:用拇指弹拨尺泽穴,每天100下至200下,或者用食指按揉尺泽穴,每天3分钟至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度。  
  注意鼻部问题
  燥为秋季之主气,秋季对应五脏中的肺脏,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皮毛,开窍于鼻,故而秋季易出现咽干、咽痒、鼻腔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皲裂、大便干燥等燥邪伤津的病症。秋季也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高发季节。
  针对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可以选择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如针刺、鼻部推拿、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中药内服、鼻部塞药、脐灸等),通过刺激经络,改善鼻部气血循环,共同发挥温肺散寒、通窍利鼻、健脾益气、实卫固表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