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珍珠手链塞进膀胱
这类“好奇心”要不得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近日,少年郝琦(化名)被尿憋得“痛”进了医院。原来,他为了寻求刺激,将一串长约14厘米的珍珠手链塞进尿道内,本以为珍珠手链能自己滑出来,但是经过两天的努力,不仅没有尿出来,连小便也解不出来了。所幸经过医生手术,珍珠手链被取出。
  记者了解到,当时郝琦来到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泌尿外科就诊,该科室主任医师王永传仔细问诊后,为他安排了拍片检查,结果显示有盘成圈的串珠样异物塞在膀胱出口处。“这么长的膀胱异物,很难自行排出,不但能引起尿频、排尿费力,在膀胱里时间久了,还会引起感染、尿痛、结石等严重问题。”王永传说。
  王永传立即为郝琦安排了急诊手术。结合术前影像判断珍珠手链大小,制定了一套“不开刀”的手术方案,力争以最小的损伤取出珍珠手链。借助超细内镜看到膀胱内尿液浑浊、膀胱黏膜炎性充血改变,珍珠手链盘绕在一起,医生通过异物钳将这串珍珠手链完好无损地取了出来,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抗感染治疗两天,郝琦恢复良好。“都是好奇心惹的祸,以后再也不干这样的傻事了。”郝琦出院时惭愧地说。
  王永传告诉记者,医院每年都会接诊类似的病例,膀胱、尿道塞进的异物五花八门,有磁力球、体温计、缝衣针、橡胶管等。尿道异物之所以频繁出现,是因为出于好奇或特殊癖好而尝试,这类患者中青少年是高发群体。少儿尿道塞入异物多发生在两个年龄阶段:一个阶段在5岁至6岁,女童偏多,多见于孩子不慎将小玩具、珠子、小球等物体放入尿道;另一阶段在10岁至13岁,此阶段男孩多于女孩,放入尿道的以条状物体为多。绝大部分情况下,患儿因害怕或害羞不会主动告诉家长,直到出现身体不适、感染、出血等,才被家长带来就医,容易延误就医时间。
  “孩子可能只是出于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喜欢往身体里塞东西,家长大可不必苛责。”王永传表示,细小的物品塞进身体内,如果未能及时制止、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对健康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果不幸发生类似情况,不要尝试强行扯出,应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救治,并如实描述异物大小、形态,以便医生更好地提供帮助,将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