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科普活动进校园
点亮孩子科技梦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鲁萍(本版图片均由诸城市科协提供)
爱心档案
为万千青少年开启科学之门

  近日,诸城市科协“青少年科普教育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走进密州街道连丰社区,为社区公益托管班的学生们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多个阿尔法机器人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精准卡点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灵活的身姿与科技的魅力完美融合,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精彩的机器人表演,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人工智能的奇妙。
  这样的场景,正是诸城市科协“青少年科普教育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的生动缩影。该项目始于2023年3月,由诸城市科协发起,诸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队承办。项目主要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激发青少年科创能力为目的,联合教体、应急、卫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阳光社工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走进城乡中小学,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展演、科普体验等形式的科学普及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发明、健康、应急、航天、科学家精神、科学前沿等知识。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参与学生近3万人次,让科学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暖心故事
多彩科普点燃校园热情

  “老师,机器人是怎么动起来的?”“机器人能走路么?”在诸城市玉山小学,学生们在观看编程机器人展演时,不时提出心中的疑问。
  4月30日,诸城市科协的志愿者走进玉山小学文化嘉年华,开展“科技安全进校园 科普育苗助成长”活动,为广大师生送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科普志愿者的讲解不时引起在场学生的欢呼。
  “快看,它们动作好整齐啊!”一个小女孩拉着同伴的衣袖兴奋地说。编程机器人在科普志愿者的操控下动作整齐划一,激发了孩子们对机器人编程的浓厚兴趣。“它们怎么会这么聪明?是不是里面有人在控制?”一个孩子天真地问道。志愿者笑着解释:“是编程赋予了它们‘生命’,同学们学好编程,以后也能创造会跳舞的机器人!”“原来科学这么好玩!”一名五年级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兴奋地说。
  志愿者还通过展板讲解,为学生们普及了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等知识。科普画、科学实验创意设计等展区也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观看,科学的种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播撒。
城市温度
以科普之力构筑科学梦想

□本报评论员 王鲁萍
  诸城市科协打造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以科学精神滋养少年成长,以创新实践回应科学普及与教育公平的双重需求。
  项目将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利用机器人展演、科学实验等创新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科普合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让科普真正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使志愿服务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这种“多方协同”模式,既让科学知识浸润青少年的心灵,又让青少年的热情为科普事业注入新活力。
  这一项目凸显了三层深远意义:于学生个体,他们在互动体验中完成从科学接收到科学探索的转变,实践能力的提升胜过千言万语的理论灌输;于教育事业,科普志愿服务的下沉打破了城乡资源壁垒,让“科教兴国”通过孩子的亲身参与变得可感可触;于社会进步,当科学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创新就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期待、可实现的未来图景。
  真正的科技未来,始于青少年眼中对科学的向往之光。当科技梦想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潍坊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更是一个城市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让每一个青少年在科普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