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等地,“假装上班公司”悄然兴起。所谓“假装上班”,是指花钱获得“办公室”环境的共享办公服务。这一现象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不就是花钱去“上班”吗?“假装上班”究竟图什么?
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访了一些“假装上班公司”发现,此类“公司”只是一种工作理念或营销方式,没有任何一家真正悬挂与“假装上班公司”对应的营业执照或企业标识,里面聚集的也都是一群认真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之中,有些人需要这里廉价的共享工位,有些人正在寻找创业合作,还有人只是想拥有一个上班之外的情绪“避风港”。
记者注意到,“北京假装上班有限公司”提供的这些服务收费标准为每天50元。面向的用户包括:失业在家怕被亲友看穿的人、自由职业在家效率低下的人、备考创业却找不到安静空间的人……
有观点认为,继“青年养老”之后,又出现了“假装上班”。这些网络热词看似精准地戳中了当代青年的“痛点”,但本质上仍是互联网流量需求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