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照水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祥秋

  在我们这里,夏花不多,让人印象深刻一些的,大抵是木槿、紫薇、石榴等,当然让我最先想起来的还是莲花。
  如此稀稀落落的花枝,在浩浩荡荡的夏天里,也就寥若晨星一般。人们总说“乱花迷人眼”,很有道理,所以说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此起彼伏的心还没所属,常常就在手忙脚乱中过去了。春天,更容易错过。
  夏花少,也就有益于专心而爱。比如说木槿的朝开暮落,让你懂得时光匆匆而珍惜眼前;比如说紫薇的一往情深,让你懂得真的有天长地久;再比如说石榴的热情如火,是可以熔化铁石的,告诉你不必再拒绝。遇一花,一专注,一幸福。
  夏天,我更愿意去水边看莲花。
  草木有善意,莲花更有佛性。真的,若是总能看看莲花,人会通透很多,心静了,念少了,欲空了,想坐下来,双手合十。
  莲依水而生,敢以水为镜,是自身干干净净经得起照水,经得起水照。茎干通透,立得端;叶色田田,懂得方圆;花香素雅,有品有德。莲花照水,花水两清澈。当然,近水者还有蒲草,还有芦苇等,都是与莲花品性相近的植物,但还是多了些芜杂和牵绊,而不能纯粹。
  细细来看,莲边水少有波澜,而是一池清影,这其实是莲改变了这生态。相传佛祖降世之时,向东西南北各走了七步,一步一莲花。而他修成正果后,也是以莲花为宝座,大抵是希望佛光如莲,让岁月一片澄明。蒲草也曾编成蒲团,与朝拜者一起向佛,却不知为何没有得到共识,只是零零星星于寺庙之中,更多的是流入乡间院落。
  佛与莲的缘比比皆是,善与莲的缘比比皆是。
  近些年,向佛者似乎多了起来,于水边放生的大有人在。一群善男信女,买来小鱼小虾小泥鳅,哗哗地倾倒于江河湖海。当然,有些人是真心求善的,但有些人却以此为名,高声祈求苍天赐福赐财赐官于他们,这就失了本真的味道。更有些人甚至以重金重银进献于寺庙,以谋求难以启齿的私利。正如一位朋友疑惑,如此向佛,与行贿有什么两样?
  良善之水,就是这样被搅浑的。至于那些将别国的乌龟、鳄鱼等放生的人,那不是向善,而是一种愚拙的恶意。环境有生态,人性也有生态,总有人想着鱼目混珠。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这副古对联写得真好,这才是向善向佛的真谛。
  真正的良善,不是刻意去外求,而是实实在在地内修,于无为处而有为。
  见佛而战战兢兢,是有恶,是曾有恶,是欲有恶。清恶除邪的方式不是以各种手段来祈求宽恕,而是身如莲花,净身净心。莲开处,水自清。
  早些天,公园湖里的水鸟窝被风雨损毁了,几只刚孵化出来的小鸟很是可怜。几位爱摄影的朋友便自发找来各种材料,冒着酷暑修补了鸟窝。看着那一只只雏鸟欢快地回到巢穴,他们开心地笑了。这笑如莲花的开,他们是那照水的莲。
  那天,我没能推开琐事的羁绊,和这几位朋友一起救助水鸟,再到那水边时,心中便有些不安。再看那莲花,也觉得有些羞愧了。
  这公园的湖边,常有一二人鬼鬼祟祟出没,手执弹弓,用钢珠将一只又一只野鸭偷偷射杀。遭到众人的呵斥后,这些人却依然不肯收手,以更隐秘的方式祸害公园里的鸟雀。同样的水,他们的身形在湖中又是怎样的影子?
  浊人照水,水自浊;清人照水,水自清。
  照我的水,是清?是浊?大抵是半清半浊吧,因为心中时有善、时有恶、时有正、时有邪。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古人又说:人之初,性本恶。想一想,这话的意思是说人是会因环境而改变的。那么,我还是常常去那湖边吧,期待有一天能和莲花一样大大方方地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