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杜玥瑾
孩子四岁了依然说话不清晰或者经常重复、卡顿?这其实是语音障碍。语音障碍是因发音器官功能异常或失调造成的语音表达问题,主要表现为口吃、构音障碍等。家长该如何应对此类情况?记者日前采访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专家。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构音器官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音量异常或吐字不清等。儿童构音障碍问题通常出现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会把“哥哥”读成“得得”,“小老虎”读成“小脑斧”等。如果这种问题频繁出现,就预示着孩子可能存在着构音障碍。
口吃是一种言语的流畅性障碍,成因很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语言神经发育差以及模仿学习等。具体表现为音节重复,说话时会不自觉地频繁重复某个字或词;拖长字音,某些字音会被孩子拉长或拖得很长,导致说话节奏异常;发音困难,一般孩子在句子的开头可能会遇到困难,难以发出某个字或音,只能发出低沉或模糊的声音;口吃会伴随非言语动作,如眨眼、点头、歪嘴、伸舌、跺脚等。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等孩子再长大些就能说清楚了。”其实,大部分孩子的口肌功能、说话方式等没办法自己进行纠正。长期说话不清,会给孩子带来挫折感,容易引发自卑心理,上学后会导致拼读、拼写出现障碍。所以,家长必须重视起来,如果孩子存在发音不清、说话卡顿等问题,建议尽早带他们就诊评估,排除听力、神经发育等器质性问题,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进行康复指导。
同时,家庭科学训练非常重要,建议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评估结果及医生的专业指导,在家进行加强训练,巩固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