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消暑生津
试试三款药膳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下正值大暑酷热难耐之际,更需精心调养,顺应大暑“酷暑夹湿”之特点,应善用药食同源之材,清暑热、化湿浊、养心气,安然度伏。大暑后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记者采访了潍坊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永超。
□本报记者 王路欣
   养生原则
  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酷暑汗多,气随津泄,宜食清淡多汁之品。鲜芦根、淡竹叶、西瓜翠衣等可解暑生津;鸭肉、鲫鱼性凉补虚,为伏天补充优质蛋白较好食物。
  健脾化湿,运化中焦
  湿困脾土则腹胀身重。薏米、赤小豆、藿香、紫苏叶等芳香化湿之品,可醒脾开胃。忌贪凉伤脾,晨起后饮用少量温姜水可护中阳。
  温养内守,防暑伤阳
  “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适量食用温阳食材,如生姜、鸡肉,可平衡体内寒凉。民间“晒伏姜”“吃伏羊”习俗,正是借阳气驱体内沉寒。
   药膳推荐
  金银花淡竹叶饮
  材料:金银花5克,淡竹叶3克,甘草两片,冰糖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沸水冲泡10分钟,滤渣后加冰糖调味。
  功效:清暑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淡竹叶利尿除烦,甘草调和益气,缓解大暑高热烦渴。
  莼菜茭白拌鱼丝
  材料:鲜莼菜100克(焯水),茭白150克(切丝焯熟),龙利鱼柳100克(蒸熟撕丝),姜汁1勺,山茶油1勺,盐少许,淀粉适量。
  做法:鲜莼菜、茭白、鱼丝混合,热锅倒入姜汁、盐、山茶油及两勺水煮沸,淀粉水勾芡后淋于食材上拌匀。
  功效:清热利水。鲜莼菜清热利湿,茭白解暑除烦,龙利鱼补气健脾,适合大暑脾虚水肿者。
  玉竹百合烩里脊
  材料:玉竹15克(提前浸泡30分钟切片),鲜百合80克,猪里脊肉200克(切薄片),鲜山药100克(切薄片),枸杞10克,生抽、料酒各半勺,淀粉1茶匙,芝麻油少许,盐适量,高汤或者清水400毫升。
   做法:猪里脊肉用料酒、生抽、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高汤煮沸,加入玉竹片、山药片,中小火煮10分钟;放入腌好的肉片滑散,煮至肉片变白;加入鲜百合、枸杞煮3分钟;加盐调味,滴入芝麻油即可关火。
   功效:滋阴润燥。玉竹养阴润燥,百合清心安神,猪里脊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可缓解因大暑酷热、耗气伤阴导致的口干咽燥、虚烦不眠、神疲乏力等症状,尤适阴虚体质或汗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