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孩子总爱“叹气”
或许是胸闷型哮喘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常方方
  六岁的晴晴(化名)在吃饭、上课、活动时,经常“叹气”,家长误以为是模仿行为,直到观察到她除了叹气,还在活动后常有气促症状,这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胸闷型哮喘。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儿科医生刘玮提醒,这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胸闷、长叹气为主要表现,因缺乏典型哮鸣音,极易被忽视。
  刘玮表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哮喘的典型症状就是“喘”,但儿童胸闷型哮喘却像个“安静的信使”,它不吵不闹,只有“胸闷”“长出气”“吸不上气”这些看似轻微的症状。“胸闷型哮喘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很少出现典型哮喘的哮鸣音,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胸闷、长出气,有时患儿还会伴随轻微的乏力、活动后气促。”刘玮说,尤其是6岁-12岁的孩子,气道还在发育,敏感度高,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典型”的表现。
  胸闷型哮喘的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致,核心是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发作。像晴晴这种情况,急性期用雾化吸入能快速缓解胸闷,缓解期用长效药物维持治疗(帮助气道保持“放松状态”),同时配合避开过敏原、调整生活环境。“晴晴治疗一周后,‘长出气’症状明显减少,治疗三个月后孩子不再喊胸闷,并能够正常运动。”刘玮说,经过检查,晴晴的各项指标都回到了正常范围。
  刘玮提醒,家有胸闷型哮喘的患儿,配合医生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长应学习正确护理,守护孩子的“顺畅呼吸”。明确患儿的过敏原后,家里要定期用除螨仪清洁床单被罩;避免让孩子接触香烟、香水、油烟等刺激性气味,花粉季出门要戴口罩;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可将运动分为多次短时间进行。孩子运动时,家长要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物;每天陪孩子做10分钟“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轻轻收紧),能锻炼呼吸肌,增强肺部功能;天气好时多去公园散步,新鲜空气是最好的“呼吸训练师”;让孩子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均衡,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体质好了,气道也会更“强壮”。
  此外,胸闷型哮喘需要长期管理,定期复查很重要,家长平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病情的变化,如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和频率等,若孩子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多,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