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1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2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3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4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5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16版:寿光的仓颉信仰

寿光多形式传承与发展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仓圣公园
  仓颉汉字艺术馆
  仓颉信仰遍及全国,在西部以陕西、河南为中心;在东部则以寿光影响最大。仓颉还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亚当斯大楼东侧铜门上镶嵌着仓颉像。2010年,联合国将中文日定为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仓颉信仰遍全国 已成为世界符号
  仓颉信仰传播时间长且遍及全国。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仓颉墓、庙、祠、台等相关遗迹有数十处,《陕西白水县仓颉信仰研究》一文称有59处。这些遗迹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甚至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都有。在众多的仓颉遗迹中,影响较大的有陕西的白水、洛南,山东的寿光、东阿,河南的南乐、开封和虞城等地。若以传承和弘扬而论,西部则以陕西、河南为中心,东部则以潍坊寿光最为繁盛。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在该图书馆约翰·亚当斯大楼左右两侧出入口铜门上,镶嵌着对世界文字有影响的人物,仓颉像及名字就在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对仓颉的解说是“中国文字的创造者”。仓颉不仅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世界,这是对为世界文化作出开创性贡献名人的崇敬,同时表明全球知识界对汉字文化根源的认同。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现全球传播部)为促进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平等使用,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启动“联合国语文日”。同年,在经过国内专家论证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建议,将中文日定为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寿光加大力度 弘扬仓颉信仰
  寿光是仓颉信仰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寿光历史上有仓颉墓、仓颉双井、启秘亭等遗迹,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纪念仓颉,寿光做了大量的工作。1992年,在迎宾路文化中心建设仓颉祠,供奉半身汉白玉仓颉像,复刻仓颉二十八字石雕。1993年,在寿光城南辟地300亩,建设“仓圣公园”,公园内塑巨型仓颉站立雕像。依据史料记载,还原建设“仓颉纪念堂”,堂前建左右厢房,环以回廊,周围凿池,种荷花,纪念堂宛在水中央。
  1993年8月5日,寿光城区29条街道正式命名,贯穿寿光东西的主干道潍(潍坊)高(高青)路寿光段正式命名为圣城路,1999年4月21日改为圣城街。寿光又称“圣城”,正是从那时开始的。现在寿光城区又称为“圣城街道”。
  2010年8月,寿光成立仓颉研究会。2014年举办“仓颉·寿光与中华文明起源”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仓颉遗迹、仓颉造字传说、仓颉二十八字等专题进行研讨。2011年出版《仓颉故里之音》,2015年出版《中华文祖仓颉》,2019年《寿光三圣文化》作为文史资料书籍编印发行。
  2019年,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以仓颉墓在牟城为文化背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了以仓颉书院为主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在仓颉书院东侧建文渊湖,北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建以汉字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游园,并对仓颉墓、启秘亭、仓颉双井、仓颉二十八字等进行了还原。2021年,洛城街道屯西村投资建起一处展示汉字发展轨迹、演变历程和书法魅力的仓颉汉字艺术馆,并设置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古法造纸等与文字有关的体验项目。同年,《仓颉造字的传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9月,寿光举办了以“探源寻根”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活动,其间举办两岸名家书法、篆刻、雕塑作品展,呈现汉字的金石趣味和方寸之美;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论坛,全方位追溯汉字发展脉络。
仓颉信仰的本质
是对文字的敬仰

  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然不可能是一人一时的创造,这在考古届已证实。仓颉或可称为整理和规范汉字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荀子·解蔽》称:“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书者众”,说明文字并不是一人独创。鲁迅在《门外文谈》中也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
  仓颉是神话中的人物,先秦文献只说“仓颉作书”。秦朝大一统,书同文,以仓颉之名命名范书,仓颉作书之说普及全国。两汉是中国造神运动的一个高潮,刘邦,起身于草莽,成长于乱世,建立大汉王朝,迫切需要神话的外衣,维系其政权“受命于天”的正统性和正确性。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说和“天人感应”说,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的安排。这也为两汉谶纬迷信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时曾利用图谶,因此他尤信,并“宣布图谶于天下”,导致东汉时期谶纬的泛滥。这也是为什么两汉时期仓颉传说快速发展、丰富的原因。这一时期以神话形式出现了仓颉造字的地点,也是在当时的政治中心附近,有人据此认为仓颉出生、造字就在某个地方,笔者认为是不准确的。
  宋元时期,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南移,仓颉信仰又得以丰富和发展,产生了北海仓颉墓与仓颉书。仓颉信仰也有了另一个重心——古北海,也就是现在的潍坊地区。元代则明确为今天的寿光。明清时期应是仓颉信仰的又一高峰,特别是清代,现存全国各地的仓颉遗迹就多为清代所建。
  仓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仓颉信仰的本质是对文字、文明的重视和敬仰。仓颉信仰的重点和未来在于对仓颉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谁是仓颉故里”“谁的遗迹更早”诸如此类问题的争辩。因为现有遗迹无论早晚,都是仓颉崇拜的结果,而据此推断谁是仓颉故里都嫌证据不足。全国各地通过各种艺术、建筑、活动、命名等形式纪念仓颉,对仓颉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对仓颉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本期图片由张书功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青州府志》《寿光县志》《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增补本)》《山东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考古资料所见汉代仓颉崇拜》《寿光历代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