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哲
在“但愿人长久”的千古诗韵中,流淌着中国人对团圆最深的祈愿。在潍坊,这份情愫有了更温暖的注脚——“相伴得利斯”。从低温肉制品的开创者,到冷却肉的革新者,得利斯集团始终以“品质高于一切”的承诺,不断丰富着百姓的餐桌美食。
上世纪80年代初,得利斯集团创始人郑和平怀揣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承包了村办面粉厂,将首年个人所得22万元全部投入再生产,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产业致富之路。1989年,当高温肉制品仍占据国内市场主流时,得利斯集团以拓荒者的勇气,率先引入欧洲低温肉制品技术,在不破坏肉类纤维组织和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将肉品低温成型蒸熟,最大限度保留了肉类的营养。第一批得利斯低温肉制品问世便掀起抢购热潮,成为行业变革的先声。
然而,得利斯集团的匠心从未止步。当传统屠宰方式还在泥泞中徘徊时,得利斯已用科技之手,托举起国人饮食文明的迭代。据得利斯研发部经理王博介绍:“1999年,我们引进德国生猪屠宰线,将冷却肉这一饮食理念引入中国。2010年,我们又从意大利引进发酵火腿技术,以帕珞斯品牌叩开高端肉制品市场的大门。”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美食对话中,自然生长十个月的“欧得莱”猪后腿,经历十二个月的发酵,最终以时光的名义完成了一场东西方味蕾的交响。
四十余载砥砺前行,得利斯集团收获了中国肉类十强企业、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等千余项荣誉,这些金色勋章背后,是千家万户餐桌上升腾的幸福滋味,也是亿万消费者对品牌信赖与认可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