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灵龟负书”,这是两汉时期出现的围绕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后世在此基础上又不断丰富、发展,衍生出诸多版本。这些传说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也有深层原因,并且传承千余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徐悲鸿绘仓颉像 四目形象广为人知
东汉已有仓颉四目的文献记载和画像石,后世出现的仓颉画像也基本是四目形象,但有一个例外。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永乐宫创建于元代,其三清殿西壁北段真武大帝的右上方,有一位六目老者,手持笏板,头戴帻巾,须髯满腮,这位道教神仙也是仓颉,四目变六目的原因,据说是因为画面中已有一位四目仙翁,绘制者为了整体画面人物形象不重复,把仓颉绘为六目,这也是仓颉六目的唯一图像。
《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最早的版画人物肖像画集,刊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中收录自伏羲氏至黄庭坚共88幅人物画像,并附有图赞与人物小传。其中仓颉圆脸四目,散发长须,身着兽皮,叶子披肩,手持一物。
清代由顾沅辑录、孔莲卿绘像的《古圣贤像传略》,刊刻于清道光十年(1830),书中收录自上古仓颉至明末冒襄共425幅人物画像。每人一图一传,图均为半身像,图的正上方为小篆书人物称号,次页为人物小传。第一人即仓颉,也是四目长须,身披兽皮,面带微笑。
虽然东汉已有仓颉四目的画像石,但毕竟发掘较晚,又因刻在石头上,传播不便,因此鲜为人知,壁画近年才被研究者识别。古籍也因刻版、印刷的历史局限,少有人知。仓颉四目形象能够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得益于现代画家徐悲鸿。
1916年,在震旦大学法文系读书的徐悲鸿靠借贷交学费,靠做家教、稿费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这年3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哈同花园仓圣明智大学征集仓颉画像的启事。学校奉仓颉为先师,每年春秋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并聘请康有为、王国维等社会名流来任教。徐悲鸿根据古籍上仓颉“四目灵光”的记载,创作了一幅1米高的水彩画前去应征,康有为、王国维、蒋梅笙等10余位名家担任评委。他们对近百幅应征画作一一评审后,一致认为徐悲鸿创作的“满身须毛、阔头宽额、脸上重叠四只眼睛”的仓颉画像最佳。康有为称赞道:“想象绝妙、灵气飘逸、劲健神焕、佳为首之。”
徐悲鸿不仅获得了高额报酬,还被仓圣明智大学聘去作画和讲学,并在暑假住进哈同公园,继续创作“仓颉像”系列(共7幅)。这些仓颉像在上海各大报刊连续发表,并成为哈同花园和仓圣明智大学的形象标志。这对仓颉形象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将徐悲鸿所绘仓颉像与《历代古人像赞》中的仓颉像进行对比,会发现徐悲鸿或取材于此。
昔日仓颉作书天象 后世有不同论述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到底是庆贺,还是悲伤呢?东汉高诱注曰:“有书契作,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耨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文所劾,故哭也。”意为:仓颉造字之时,天上降下小米,鬼在晚上哭泣。高诱说:“从字书发明出来那天,欺诈和伪造就萌生了,人们就忘记了本分追名逐利。很多人放弃了农耕,专心去从事刀笔以谋求利益。上天知道这些人就要挨饿了,所以降下了小米。鬼害怕被文章弹劾,所以哭泣。”在高诱看来,这是悲伤的意思。
其实查诸史料,“天雨粟”的记载并不少见。如《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博物志》载:“孝武建元四年,天雨粟。”《太平广记》载:“吕后三年,秦中天雨粟。”这是神话还是自然现象呢?东汉无神论者王充有一段精妙的论述:他认为天降谷雨不足为怪。那些粟谷应是被大风卷入上天,然后随雨降落地下。人们看见粟谷从天上降下,因此称为天降谷雨。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建武三十一年(55),陈留地区就曾降下谷雨,像是蒺藜却是黑色的,也有点像稗子粒。他认为是夷狄地区的草原上长有这种类似谷子的植物,种子成熟后掉落在地上,遇到大风刮起,降落在了中原地区。中原人看见,于是称为谷雨。王充的解释还是有道理的。笔者认为,这里是用“天雨粟,鬼夜哭”来形容仓颉造字的影响,文字诞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宋杨万里有“夜来飞霰打僧窗,便恐雪真数尺强”之句。霰是一种白色但没有光泽、直径在0.3到2.5毫米之间的圆球形颗粒,形似小米。“天雨粟,鬼夜哭”,或许描述的就是下霰这种天气现象,鬼哭其实是大风呼号之声。
“灵龟负书丹甲青文” 为汉代谶纬学说产物
“灵龟负书”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纬书《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清朝最后一科举人钟毓龙著有《上古秘史》,即《上古神话演义》,这是一本神怪小说。其中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他依据《河图玉版》,对仓颉造字进行了演绎、解说。大意是这样的:
仓颉,姓侯冈,或为黄帝之前的部落首领,因而又称为仓帝。仓颉以前结绳记事,后来文明渐进,结绳记号已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要,于是人们用刀在木上或竹上刻一种形状,以为符号。这种符号,大概都是象形的,可以看作图书的创始。到了后来,人事愈繁,名物愈多,有些可以写得出,有些写不出,这些符号不够用了。
有一年,仓帝到南方巡守,登上一座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忽然见一个大龟,龟背红色,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取来细细研究,发现龟背上的并不是花纹,而是个文字,是有意义的,于是他恍然大悟,产生了创造文字的意愿。后来他就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又仰观天上奎星圆曲之势,俯观山川脉络之象,又旁观鸟兽虫鱼之迹,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这就是最早的文字。
“灵龟负书,丹甲青文”是东汉谶纬学说的产物,“灵龟负书,丹甲青文”是瑞相,其目的是说明仓颉造字乃是受命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