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孩子因为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容易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损伤脾胃功能,引起其他疾病。对于小儿积食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丽娟。
李丽娟表示,积食是中医的一个说法,又称积滞,是因小儿饮食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失运化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胃肠疾患。临床多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大便干燥或酸臭等。
积食之所以多发生于婴幼儿,是因为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孩子脾的运化能力差,稍微过量饮食,就会引起脾胃功能紊乱,产生积滞。而且由于孩子的脾胃功能未发育成熟,除了过度饮食外,进食过快、未充分咀嚼就吞咽以及贪食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等,都会导致脾胃负担过大,从而引起积滞。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一看舌苔,积食的孩子舌苔往往是又厚又腻;二看胃口,平时孩子吃饭胃口很好,突然表现出食欲不振、厌食等;三看睡眠和情绪,“胃不和则卧不安”,当孩子积食时,晚上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部分孩子可能会哭闹;四看大便,闻口气。积食的孩子早晨口气异味变重,有些孩子会表现为大便酸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
积食一般可以通过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和治疗。小儿发生积滞时,应暂时控制乳食,给予药物调理或其他治疗,待积滞消除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李丽娟提醒,中药穴位敷贴、推拿治疗等方法对治疗小儿积食有很好的疗效。家长也可以通过按摩孩子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积食内热的症状,如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推四横纹、顺时针摩腹、按揉足三里等。中药穴位敷贴则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特定穴位,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刺激穴位,具有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