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立秋后
别急着“贴秋膘”

(2024年08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立秋后,老年人如何为下半年健康打好基础?是着急“贴秋膘”吗?其实并不是。8月11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王田田,详细了解了老年人立秋后一些注意事项。
  65岁的王女士因为肚子疼,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王女士表示,自己“苦夏”厉害,终于等到立秋,想到有“贴秋膘”这一说法,就给自己改善伙食,多食肉类食品,结果却出现了腹胀、腹痛、腹泻的情况。
  王田田表示,确实有“贴秋膘”一说。夏季人们多有消化功能减弱的现象,就像王女士一样“苦夏”,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体的消化功能仍处于较差的状态,胃肠吸收功能相对弱,突然大量食补,会骤然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贴秋膘”应循序渐进,少食多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酷暑一过,气温逐渐转凉,经过酷暑的考验,身体需要恢复,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那么立秋时应该如何养生?王田田提醒,可以注意以下事项。
  早睡早起,注意温差。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中午适当小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早晚温差大,不宜过早地增添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易伤风感冒,反倒适当的“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注意饮食。秋季易润肺、健脾、养胃。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肺喜湿而恶燥,秋燥易伤肺。故入秋之后要注意养阴润燥、润肺、促进排痰。多食用白色的食物,如莲藕、百合、杏仁、蜂蜜、萝卜、山药、银耳、鸭肉、柚子、梨等。
   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脾胃往往虚弱。入秋后不宜再贪凉饮食,胃肠道对于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防护不当,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例如腹胀、腹泻、反酸等,或者加重原来的胃病。因此,入秋后饮食应当以温、软、淡、素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要食用生冷煎炸等食品,宜食用花生、小米、玉米、黑豆、红薯、芝麻及栗子等,也可以食用党参、白术、茯苓、芡实、山药等,健脾化湿,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秋季是很多酸味水果的成熟季节,如桃子、葡萄等,适量食用这些酸味水果可以护肝养血。但需谨记,水果虽好,过犹不及,避免过多食用,造成肠胃不适。秋不食瓜,立秋后少食瓜类,西瓜、香瓜等要少食,瓜类偏寒,易伤肺。
  适当锻炼。秋季适合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慢跑等。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时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切勿大汗淋漓,运动宜选在早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调整情绪。自古逢秋悲寂寥,情绪与季节的特征息息相关。初秋时节,天地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慢慢转向萧条冷落,加上秋干气燥,人们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情绪低落,这都是正常反应。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易怒,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接触大自然等方式放松心情、舒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