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结直肠肿瘤是消化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经济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结直肠肿瘤的概率增加。不少人对结直肠肿瘤了解不深,甚至存在较多误区,该病一旦确诊,大多都分期较晚,预后不佳。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就能避免不幸的结局。潍坊市中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郅重阳表示,很多结直肠肿瘤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
前段时间,60岁的王先生因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多、量少、暗红色血便)、体重下降到潍坊市中医院就诊,住院后行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肿瘤,继续完善其他影像学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医生很快给他安排了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庆幸的是,王先生术后分期为早期,免于放化疗的痛苦,仅需定期复查肠镜、CT即可。经过随访,王先生恢复良好,辅助检查也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先生一样幸运,56岁的张先生也是因为暗红色血便、大便次数多就诊。巧合的是,张先生是王先生工作上的徒弟。张先生做完肠镜,也确诊为乙状结肠肿瘤,继续完善其他影像学检查,令人遗憾的是,张先生分期较晚,并且腹膜转移,丧失手术机会。
这种情况在临床中也是常见的,比如生活环境相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类似的“夫妻癌”。因为肿瘤的发生一般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丈夫长期抽烟,而妻子不可避免会吸入二手烟,二人罹患肺肿瘤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夫妻二人均喜欢吃腌制食品,则患食管、胃肿瘤的风险会增高。肿瘤本身不传染,不用过度焦虑。此外,罹患肿瘤除了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炎症性肠病、息肉等有关。
郅重阳称,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下面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饮食习惯:高脂、高糖、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习惯,与结直肠肿瘤发生有一定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进食过多红肉,可能是患结直肠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生活环境:若生活或工作环境存在某些化学物质(石棉等)、放射状物质、有毒物质等,结直肠肿瘤发生率较高。
遗传因素: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性及遗传倾向,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恶变率几乎为100%)。因此家族中有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都应该咨询专科医生,定期体检。
基础疾病: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长期反复炎症或虫卵的慢性刺激,可能会引起恶变。
早期结直肠肿瘤症状不特异,一般以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为主。根据解剖部位不同,升结肠肿瘤一般以贫血、暗红色血便、低热、腹痛等全身症状为主;降结肠以及直肠肿瘤,以局部症状更常见,如大便次数多、大便量少、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大便变形变细等,甚至低位肠梗阻。
结直肠肿瘤最直观的检查是内镜检查,明确病情的同时,还可以获取病理。但是因为内镜检查价格高,且准备时间较长,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建议一级亲属有消化道肿瘤史;本人有肠息肉、肠腺瘤者;有炎症性肠病控制不佳或血吸虫病者;粪便隐血呈阳性者;40岁以上评估为高风险人群或50岁以上评估为低风险人群者,均建议按时复查肠镜。
郅重阳表示,临床工作中,遇到较多患者,明明病史已经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自认为是犯痔疮或者便秘,在家应用各种痔疮栓、痔疮药、通便药,结果等就诊时病情重,分期晚,延误治疗。结直肠肿瘤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好的肿瘤治疗手段,再昂贵的化疗药物,再先进的治疗手段,都不如早诊早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加注意,在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