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预防“秋悲” 专家支招

(2024年08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立秋后,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发生转变,极易“秋悲”。“秋悲”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疏导,会出现焦虑、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迟滞等症状。如何防止自己的“情绪着凉”呢?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护师徐小勇。
  徐小勇表示,预防“秋季抑郁”需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增加光照。
  一是规律作息。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要“收着”养。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秋季以晚上9时-10时入睡,早晨5时-6时起床为宜。
  二是适当晒太阳。研究表明,秋季日照时间变短,人体分泌褪黑素增多,抑制了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易使人感到情绪低落。徐小勇表示,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轻秋季抑郁。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室内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人的抑郁感会减轻。
  三是进行户外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摄氧量,对于情绪控制助益大。如果感到情绪不佳,可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天气晴好时,到户外散步、慢跑或者跟好友一起登山赏景,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对心理健康也有好处。
  四是保持宽容、乐观的心态。激发抑郁症发作的心理因素,对男性而言,主要是事业、理想带来的压力,而女性则主要因为情感问题,表现为亲密关系或依赖心理被破坏。中老年人正处于内在生理机制的变化中,因为退休或更年期的影响,情绪波动大或存在失落心理,容易在秋季发生精神抑郁。徐小勇表示,要对因季节转换而出现的心理波动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高要求自己,要认识到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学会正确面对人生,学会放弃,切莫庸人自扰。平时要多给自己一些“滋养感”,比如喝一些自己喜欢的饮品,听喜欢的音乐,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缓解抑郁情绪。如果内心郁结实在无法排解,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听听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