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拒绝容貌焦虑
美无需被定义

(2024年08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宋玉璐
  近年来,医美整形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眼下正值暑期,不少医院、医美机构都迎来了大量的求美者,其中还有不少高考结束后的学生。一家医美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平时以30岁至40岁的抗衰类消费者居多,暑期求美者以18岁到25岁为主,数量比平时接近翻番,求美者主要做双眼皮、隆鼻、打水光针等项目。       (据央视)
  暑假里,铺天盖地的医美广告无孔不入,长期被近乎病态的“白幼瘦”审美观念裹挟,让许多学生不自觉地陷入容貌焦虑。为了在开学季、求职季“惊艳亮相”,不少学生族选择在暑期长假中“偷偷变美”。殊不知,在“变美”消费中一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
  我们要清楚的是,医美机构无疑是贩卖容貌焦虑的最大推手和受益者,以“小鹿眼”“A4腰”“微笑唇”等单一审美推翻各美其美,用“美丽改变命运”的话术包装整形手术,不惜在社交平台找各大网红博主推广医美项目,其目的都是暗戳戳为自己引流,迫切让女孩们的焦虑都转化成自己的生意。
  眼下,不少毕业生利用漫长的暑假体验医美服务,需求量短期内迅速增加,正规医院的供给量固定,因此催生出了大量非正规机构,不少无良商家看准了学生和家长的“钱袋子”,在缺乏医美资质的情况下打起了歪主意。引入“轻医美”概念、低价医美项目、充卡享受项目优惠,甚至推出“医美贷”等,套路招数之多,让涉世未深的学生难以分辨,往往贪图便宜,造成不少“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悲剧。又因为医美项目本身的特殊性质,后期维权难度大,甚至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审美观却不尽相同,世间并无两朵相同的花。当世界冠军张雨霏展示长期游泳训练锻炼出的肌肉时,她受到了不少人对其肌肉线条和力量感的称赞,渐渐走出了容貌和身材焦虑;在今年的奥运会赛场上,郑钦文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创造历史,她没有白皙的皮肤,却有着无惧日光与强敌的“铠甲”;举重选手李雯雯克服伤病赢下比赛,在日常中更是身着唐装自信展示身材。自信、勇敢、自由、健康、不屈,这些美是那样耀眼夺目,永远值得推崇、赞颂。
  新时代的女性,不必被狭隘的外表之美所桎梏,也不必为容貌焦虑而自我否定,小麦色的皮肤可以尽情沐浴阳光,健壮的双腿能够去往更遥远的地方,你不惧生活的风雨,努力追逐梦想的身影本来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