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甘肃新发现白垩纪时期
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

(2024年08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内,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新发现一组五枚小型恐龙足迹化石(上图)。经专家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
  由于近期持续降水,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地质公园内一处剥落的岩体表面,发现了一组五枚恐龙足迹化石,单枚足迹长度大约1厘米至3厘米。
  恐龙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早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
  “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最早于我国四川盆地发现,后来在我国山东省和韩国等地也陆续发现过。近日在临夏的新发现,很可能表明这类足迹在同期有更大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区域的生物地层学、地质年代和恐龙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邢立达表示,这是首次在中国西北发现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
  邢立达介绍,通过观察发现,新发现的微小型恐龙足迹的造迹者速度不快,“这一地层岩面有很明显的波痕构造,说明微小型恐龙足迹造迹者是在水边活动,还有很多水鸟足迹化石跟它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组合,跟我们在其他几个地区的发现是一致的”。
  专家表示,骨骼化石保存的是恐龙的形态学信息,而足迹化石保存的则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环境的关系。”邢立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