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芳
十笏园颂芬书屋门前的两棵白石榴树已经一百多年了,你看它俩,你左我右,根系相连,枝叶相错,相守相携成了现世的陪伴。据说,十笏园别院的白石榴树都是它们的子孙呢。
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的。石榴来到中国后,不但开枝散叶、开花结果,而且被智慧地赋予了许多美好和希冀。长久以来,石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吉祥物件,笑口常开、榴开百子、多子多福……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石榴,被演绎创造出各种艺术形式,成为美好祈愿的称意载体。
颂芬书屋是园子主人丁善宝的藏书处,两棵石榴树所在院子的南面是深柳读书堂,是家中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在这两棵石榴树下读书,虽比不得孔子的杏坛讲学,却也是一件文风昌盛的幸事。院子墙上郑板桥先生的名句碑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似乎也在谆谆启示着艺术与人生的智慧。
立于石榴树下,多数时候都是被那枝头的热闹吸引了目光去。其实,那遒劲的树干、斑驳的树皮,会给予你一种历经岁月而生发出的静默的生命力。依循着这生命力向上向上,你的眼里才收获到那蓬勃热闹的枝头风光。
想来,朗朗读书之余,孩童们定曾嬉戏在石榴树下,或追跑或欢闹,甜甜的白玉石般的石榴子在看着他们笑。是啊,看李商隐描摹的石榴美味,“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地上鲜活稚真的孩童们与那枝头的累累石榴们,动静相宜,相映成趣,不着笔墨,无需描画,便浑然天成了一幅岁月静好的《婴戏图》。
你也尽可以在这两棵石榴树下,在这个有着石榴树的小院子里,徘徊再徘徊。你可以一直仰望着那石榴树,沐浴枝叶间洒播下来的阳光;你也可以安然躲在她的树阴里,静享夏日的一丝丝清凉。
据记载,身居潍县首富的丁善宝虽豪不土,他有两大爱好:第一喜欢藏书,第二喜欢诗词。我想,若可以穿越回去,许能看到“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的午后茶余,主人信步于石榴树下,推敲名词佳句之余,再望一眼自己的至爱藏书,那种人生足矣的惬意,让人不由得艳羡。
在石榴树下,坐在石板阶上,就那样待着,你会发现匆忙间发现不到的友伴呢,飞檐斗拱、白墙灰瓦、门口的石阶、石缝间的青苔……都是园中长者故人,都可以给你娓娓讲述一段“十笏旧事”。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依循四时,这两棵石榴树或枝头红火春意闹,或硕果累累笑口开,亦或默立寒冬任萧瑟,用自己的生命参与着这个园子的岁月漫长。其实,这园子里的其他石榴树们,又何尝不是呢;这园子里的花草树木们,又何尝不是呢。
十笏园里的树种不算多,相互间也不挨挤亲密,竹、松、梧桐、柿子、海棠、石榴,或两两成双,或三五为伴,看似有些疏离清冷的组合,却是越看越舒服的栽植和排布。
这个园子里没有繁华瑰丽的大欢腾。流转园中,与这些绿色生命不期而遇,收获的是一个小喜悦又一个小喜悦。这些个小喜悦,可能是春日里的清雅海棠花儿,可能是夏日里的清爽修竹,可能是秋日里的柿柿如意缀枝头。当然,也可能是那笑意盈盈的石榴树,待你共诗情,尽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