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解决“民诉” 别让住民宿成“开盲盒”

(2024年04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赵春晖
  随着“五一”假期来临,民宿行业迎来火爆预订。“预订民宿就像‘开盲盒’一样,图片非常好看,但实际上住的不知道是哪一间。”近日,记者接到多名消费者的反映,称自己预订民宿后被房东私下更改房源,不仅房源格局和装修大相径庭,甚至所在位置也与此前预订的不同。民宿预订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虚假房源、幽灵民宿是民宿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顽疾”。     (据澎湃新闻)
  相比于千篇一律的酒店住宿,民宿具有烟火气浓、主题风格多样、体验感更强等优势,因此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但民宿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预订后无法入住、退改不便,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卫生状况堪忧,潜藏安全隐患等问题,让住民宿犹如“开盲盒”,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更制约着民宿行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民宿为何会暴露出这么多问题?与其经营业态有一定关系。与标准化的酒店住宿相比,民宿具有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房源分散化、营销网络化等特点,而一旦脱离了标准化,就容易产生漏洞。要想解决目前民宿行业暴露的问题,推动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为游客带来“诗和远方”,需要民宿从业者、平台、消费者、监管方等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民宿从业者来说,如果只是抱着趁重大节假日“大捞一笔”的想法,永远无法做大做强。只有坚决走规范化经营之路,开展常态化的民宿管理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努力打造高品质、有特色、服务优的民宿,才能真正换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线上平台一定要做好民宿营业资质及营销信息的审核把关,设法引导民宿经营者诚信经营、用心服务,对损害平台形象的民宿要坚决予以处罚。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及时向平台及有关部门投诉、求助、维权,坚决不给民宿“野蛮生长”留下空间。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肩负起自身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些规定落地执行,不给民宿变“民诉”留下空间。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民宿经营者如果能够重视口碑效应,一定能够让“高流量”变成“高留量”。而好口碑的民宿,甚至能变成当地旅游市场的“金名片”,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当地主管部门更需要多措并举推动辖区内民宿行业良性发展,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