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5版:艺海拾贝

16版:光影记录

注重日常调养
预防结肠息肉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今年73岁的李先生体检时做胃肠镜检查,发现肠内有数个大肠息肉,其中一个呈长蒂状的息肉,病理回报显示(升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横结肠)管状腺瘤。随后,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医生为李先生实施了纤维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结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预防呢?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郑薇薇进行了解答。
  郑薇薇表示,结肠息肉为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息肉非“肉”,而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当息肉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伴有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
  《黄帝内经》提到“阳化气,阴成形”,息肉为有型的肿物,它形成是因为阴邪盛而阳不足,阴盛阳衰,阴寒凝滞,聚而成形,息肉乃生。“现在人们大都缺乏运动,较少接受户外阳光,同时常熬夜耗损阳气,导致阳气不足,阴寒凝滞。”郑薇薇说,从饮食方面看,结肠息肉患者一般喜食肥甘厚味或生冷冰饮。另外,结肠息肉与肝失疏泄、情志内伤因素相关。
  郑薇薇建议,中医调治结肠息肉,主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日常生活注重饮食有度,减少脂肪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与瓜果。可适当多吃怀山药、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莲子等健脾气、祛湿气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久坐或久站,适当锻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肠道通畅;过度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害,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郑薇薇提醒,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如有溃疡、息肉等病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