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听力下降是自然现象,对老年性耳聋不够重视。实际上,听力下降直接导致交流障碍,避险能力下降,而且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脑萎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发现听力下降要尽早治疗。10月13日,阳光融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云峰针对老年性耳聋的原因、症状、干预等作出详细解答。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老年性耳聋与遗传、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
李云峰表示,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听觉系统出现退化现象,并导致听觉系统功能障碍,这种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听觉系统退化与听力下降,被称为老年性耳聋。听觉系统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一样,是一种组织细胞衰老的结果。
老年性耳聋发病原因除遗传、衰老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环境噪声污染,如交通噪声、机械声等;血管病变,内听动脉管径较细,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其供血,导致听力下降;药物因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都可能影响听力。中耳炎是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此外,酒精也会引起听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有四种类型:感音性耳聋,主要是高频听力下降,比如听不清女性的声音,但能听清男性的声音;神经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对言语的识别能力下降,能听得见但听不懂;血管性耳聋,表现为对所有频率的听力均下降;耳蜗传导性耳聋,与血管性耳聋表现相似。
老年性耳聋除了听力下降外,可能伴有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声音定向能力减弱,即分辨不出声音来源。而耳鸣症状,多为高音调的蝉鸣,也可能有混合性耳鸣及血管搏动性耳鸣。
家住高新区、今年80岁的张先生10年前就出现听力下降,目前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有时候家庭聚餐,一群人有说有笑,他却听不清,慢慢地他越来越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父亲以前很健谈,随着耳聋症状加重,他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张先生的女儿担心地说。
重视老年性耳聋,早发现、早干预
李云峰称,不能认为老年性耳聋属于生理衰退就不在意、任其发展,从而导致听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不管是老年人自己还是家属,都应该对听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觉。听力下降的征兆包括这些方面:只闻其声,不懂其意;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说话;经常听错他人说的话;经常要求把电视音量开大;对一些常人感觉还好的声音觉得难受,喜欢较为安静的环境。
如果出现老年性耳聋应积极面对。虽然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及早预防来减轻或延缓其发生。首先,注意饮食,多吃清淡食物,少吃让血糖和血脂升高的食物;避免接触噪音;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脑部及内耳的血液循环;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老人若已经出现听力障碍,也不用担心,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听力。佩戴助听器,宜早不宜迟。不少老年患者认为,到出现中度听力损失、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了才开始佩戴助听器。但是,到听力损失严重时再佩戴助听器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佩戴助听器后,老人会听到以前听不到的一些环境声音,觉得过于嘈杂,这时很多老人会感到厌烦,而不愿意佩戴助听器。老人佩戴助听器后若出现不适,可以换一种助听器再试试。